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报道,有些论文网站存在着欺诈现象。一个人从作品被发表到自己被聘为网站的创作员①、特邀作家,大约②共被骗万元左右。网站只要能骗取到你的钱,就谎称你的作品会被收入书中永远③流传;领到的奖牌、证书、镀金金盘……④等,甚至可以装满一间屋子!以文会友、⑤以诗参赛本是件很高雅的事情,可经过一番折腾,总给人一种被钓的感觉:先下一饵免费参观,吸引你,⑥再下一饵掏钱领奖,继续诱惑;⑦再下一饵有偿出书等,诱惑继续。真是饵饵紧随,直至将你钓上来为止。总之,直到把你的钱钓进他们的腰包才肯停手⑧罢休。
(1)为了表达简明,加横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 和 。
(2)加横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 和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也影响到社会。 ① 。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耳濡目染之中,一个人的素养会渐渐达到新的高度和层次。 ② ,但他们成功的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风民风的根基。良好的家风会带动社会道德水准整体提高。良好的家风在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诉我们:少苛责别人,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2)《劝学》中“ , ”两句用木材取直、刀剑磨砺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中“ , ”两句写了作者对春天的极度喜爱,渴望与春同住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①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注]①秋驾:飞车之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恶以必除 恶:憎恶
B. 昼日讽诵习业 讽:讽刺
C.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 章:显扬
D. 吾非爱道也 爱:吝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之二虫又何知
D. 请以十五岁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 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 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 《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2)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动人的是文学的“精神"
冯俐
当代戏剧空前多元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舞台技术的加入,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只是,剧作家们不能因此“偷懒”,放弃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多元化不应该代替戏剧的文学性追求。当然,有的剧作家也许并不是偷懒,而是“人力不可及”——即从主观上认识不到,或是客观上能力达不到。
戏剧的文学性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绝不是华丽的台词,而是通过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高分,也有不及格。有些作品过于依赖“主题当家”,有的作品“见事不见人”。它们的根本问题都是“文学退位”,立起来了不等于“立得住”,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不等于“传得开”,更遑论“留得下”。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即多为“命题作文”,但最后保留下来的戏剧,叙事技巧高超、深刻发现挖掘了人性、完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它们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的原因,是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很多戏剧作品的“创意”“立意”很吸引人,但好的创意不等于好的剧作。同样的“母题”由不同的剧作者写出来,品质完全不同。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在他们之前,同样的故事被前人多次写过,但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学家手上,那些故事才获得了卓越的文学品质,成了经典的戏剧作品。可以说,剧作者思想的高度、人文情怀的高度,决定其提炼人物的高度。在塑造“这一个”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历史、环境、语境等多方面的还原,让“这一个”从思想的、主题的概念中摆脱出来,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使戏剧人物比生活中的人更丰满更丰富,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从而成为戏剧文学画廊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这一个”。
评价一个剧本有“文学性”,应是最高褒奖,尤其是当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以“诗性”“诗意”时,我想,它指的绝不是肤浅的、视听上的优美或浪漫,而是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而戏剧性,则是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是必须拥有的。只是,对其风格样式的广泛探索,可以给予更多包容的空间。“从文本入手”已不再是当下戏剧唯一的创作方法,国内外许多戏剧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着:从演员的独特技能入手,从一段音乐入手,从一幅画一个线条入手,从某个道具入手,从某种舞台科技手段入手……这些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不同风格样式的戏剧作品中,也不乏动人之作。但是,这能证明戏剧可以没有文学吗?当然不能。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再需要“语言”,“文字”的、非传统的戏剧演出,其动人之处依然来自文学——即使没有具象的、完整的人物和故事,但打动观众的,一定是文学的“精神”,即对人性的深刻独特洞察、对人的境遇和选择的理解容纳、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或单纯或细微的永恒关怀。
戏剧的文学性,是在戏剧实践中不断被追求、深化、发扬,还是被忽视,甚至退位、缺失?这决定着未来戏剧的品格、戏剧自身的价值、戏剧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戏剧的命运。
(选自201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戏剧的文学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当代戏剧文学性缺失的原因,是有的剧作家主观上不想为、无所为,或是客观上不能为、无法为。
B. 戏剧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剧作家能够借助情境、故事等元素,发掘出独特的人性,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C. 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它同戏剧性一样,都是戏剧必须拥有的艺术特性,是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
D. 戏剧的文学性是衡量戏剧品格和戏剧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决定着戏剧的健康发展,事关戏剧的发展命运。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命题作文”,关注的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这是影响戏剧文学性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B. 古希腊的很多戏剧虽然是国家行为,但能将舞台性和文学性高度统一起来,所以既“传得开”,又“留得下”。
C. 真正好的戏剧作品并不追求创意和立意的新颖独特,而是追求体现剧作者思想高度和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学性。
D. 在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非传统的戏剧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动人之作,但与注重文学精神的传统剧作不能相提并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舞台技术的恰当运用,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使戏剧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文学性。
B. 《西厢记》《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摆脱了思想、主题的概念束缚,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从而取得了成功。
C. 剧本赢得“文学性”的关键在于其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而不在于外在形式上的优美或浪漫。
D. 《窦娥冤》中的窦娥和《雷雨》中的周朴园,其形象已经超越了生活中的原型,显得更为丰满、丰富,具有高度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