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作品写了“我”三次审视这幅画,三次品画的体验有什么不同?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作品以“沼泽地”为题,有何用意?

 

1.(1)画中的泥土精细而逼真,使人联想(2)草木郁郁葱葱,着色奇异,使人产生悲壮激情(3)作品给人强烈的印象。(答对2点3分,3点4分。) 2.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世俗、浮浅而又直爽。(2分)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画家,推进情节的发展;(2分)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题。(2分)(每点2分,共6分。) 3.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提示故事内容;(2分)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2分)表达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2分)(6分。) 4.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1分)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1分) 参考要点: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1分)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1分)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1分)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2)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3)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4)其志洁,___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6)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太子有酒色之失            颇:略微

B. 丹免冠上曰                  谢:道歉

C. 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审查

D. 使躬不                      瘳: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丹旧臣                      至丹荆卿为计

B. 于是上嘿然笑                  吾尝终日思矣

C. 上以为然,意解                今其智反不能及

D. 朕愍以官职事久留将军          欲人无惑也难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便:有利

B. 大王起微细,暴秦               诛:讨

C.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连:联合

D. 有功者之,贤者疑之             害:杀害

2.下列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

A.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此所以失天下也。

B. 岂管仲之谓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决胜於千里之外。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那么,2070年也应该是农历庚寅年。

B.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本纪》。

C. 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纪传体史书《左传》,还写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 《史记》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材料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和叙事的主观性。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