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B. 《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C. 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不仅缓解了两国的边境矛盾,增强了两国友好关系,而且深化了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的合作。

D. 京剧的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结构混乱,应改为“有着重大的意义”;C项语序不当,递进不当;D项“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不能做后两句的主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闭幕式演讲时说,当前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时畏葸不前,可能前功尽弃。

②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团和气,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团结的。

③王志伟和吴凯丽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那真是难分难解

④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⑤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⑥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扮演好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也使得很多年轻父母无所适从。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珠泪、玉烟比喻往事成空、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体现始皇愚民政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中“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正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 前两联写了作者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 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 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之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文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裂,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以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于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

①白沙:即陈献章,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明代思想家、教育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墓三年         庐:撘盖小屋

B. 太平之业     隆:使兴盛

C. 明年侍读       进:进献

D. 无虚月          殆:几乎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扪参历井”中,参、井是星宿名。其中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B. “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纪”是记年代的方式,古代以金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C. “谨庠序之教”中,“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D. 七庙是天子的宗庙。“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B. 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C. 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D. 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拯救

(美)兰斯顿 休斯

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

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的姑母丽德所在教区的教堂组织了一场声势很大的福音布道会。一连几个星期,每天晚上都有讲道、唱诗、祈祷和赞美声。一些顽固不化的“罪人”受到感召后,回到了基督身边,因此,教徒的人数迅猛增加。在布道会行将结束前,他们又专为孩子们开了一个会,为的是“把迷途的羔羊领回羊圈”。几天前,姑母就一直在念叨这件事。那天晚上,我被送到教堂,安顿在前排的忏悔席上,和那些还没有回到耶稣身边的“罪人”们坐在一起。

姑母说: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那是耶稣进入了你的生命,从此以后,上帝将永远和你在一起。她还说,你能在心灵里听见耶稣、看见耶稣,而且能够感觉到耶稣的存在。我相信她的话,因为我听过很多老年人都这样说,我想,他们理应知道这些事。虽然教堂里又热又挤,我还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候耶稣降临。

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他唱了一首歌,歌中说:“九十九只羔羊安安乐乐在羊圈,只有一只流落在外饱受饥寒。”然后他说:“你们不来吗?你们不到耶稣这边来吗?年幼的羔羊们呵,你们难道不来吗?”他向我们坐在忏悔席上的“小罪人”们伸出双臂,小女孩们都哭了,有几个女孩跳起来,立即向耶稣奔去。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坐在那里。

许许多多老年人围拢过来——满脸乌黑发亮,头上梳着发辫的老太婆们和双手长满老茧和疖瘤的老头子们,他们跪在我们周围,嗡嗡地祈祷起来。后来教堂里唱起了《地狱之火在燃烧,可怜的罪人要得救》的歌。祈祷声和唱歌声震撼了大厅。

我继续等待见到耶稣。

最后,除了我和另一个男孩,所有的年轻人都奔向圣坛,得到了拯救。那男孩是个无赖的儿子,名叫韦斯特利。我们两人被念念有词的女教友和教堂执事们团团围住。教堂里热极了,天色也渐渐晚了。最后韦斯特利悄声对我说:“我在这儿坐腻了,咱们也站起来去得救吧。”于是他站起来,得到了拯救。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忏悔席上。这时姑母走过来,跪在我的膝下放声哭了,小教堂里的祈祷声和唱歌声像旋风一样在我周围打转。全体会众一齐哭号喊叫为我一个人祷告,而我呢,还是安静地在等候耶稣,我等呀,等呀,但他始终没有来。我很想看见他,可连他的影子也没有,一点也没有!我很希望会发生点什么事,可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听见唱歌声,又听见牧师在说:“你为什么不来?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到耶稣这边来?耶稣正在等你。他欢迎你。你为什么不来呢?丽德教友呵,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叫兰斯顿。”姑母抽泣着说。

“兰斯顿,你为什么不来?你为什么不来接受拯救?呵!耶稣!你为什么不来?”

现在天可真的越来越晚了。我一个人把会拖延这么长,感到很难为情,同时我也很纳闷,上帝究竟对韦斯特利怎么想呢?他根本没看见耶稣,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摇晃着那穿着灯笼裤的两条腿,咧着嘴直冲我笑。周围还有执事们和年老的女教友跪着祷告。上帝并没有因为韦斯特利亵渎他的圣名,因为他在教堂撒谎而将他击毙。我决定,为了不再麻烦,我最好也撒个谎,就说耶稣已经来临,然后站起来去接受拯救。

于是我站了起来。

当人们看见我站起来时,整个大厅变成了赞美的海洋,欢乐的声浪席卷了全教堂。妇女们蹦呀,跳呀,姑母伸出双手紧紧搂住了我,牧师抓住我的手,把我领到教坛上。

当一切安静下来,只有人们欢喜若狂地祷念“阿门”的声音断断续续打破沉寂时,所有得到新生的羔羊们接受了上帝祝福。那时,欢乐的歌声充满了大厅的各个角落。

那天夜里,我哭了。那是我一生中倒数第二次哭——因为我已经是个12岁的大孩子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哭呀,哭呀,怎么也止不住。我用被子蒙上头,可姑母还是听见了。她醒来对姑父说,我之所以哭是因为圣灵进入了我的生命,还因为我已经看见了耶稣。其实,我哭的真正原因是我不忍告诉她我说了谎,我欺骗了教堂所有的人;也不忍对她讲我并没有看见耶稣,因此,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耶稣,因为他从来没有来帮助我。

①罪人:语出《圣经》,基督教认为人类生来就带有洗脱不掉的罪行,称之为原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    )(    )

A. “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揭示了教堂所谓“拯救”的荒谬,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小女孩们哭着奔向耶稣,是因为她们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

C. “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作者在幽默、俏皮的对比中,不仅剥去了耶稣“光芒”下的温馨,也表现出作者揭露“拯救”仪式荒谬的拳拳真心。

D. “我”最后才看到耶稣,是因为耶稣一开始不愿意拯救“我”。

E. 当我站起来接受拯救时,人们异常高兴,是因为人们由衷地为我得到拯救而高兴。

2.小说取名“拯救”有何含义?

3.小说运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