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隐身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隐身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①。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这些“废话”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引用《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3.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有哪些作用?

4.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

 

1.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和做人要坦白真诚的观点,这些文字让人读来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下面对所谓“仙家的或凡间的”隐身衣的评说。 2.将王太太的浮夸造作与桑丘不装斯文、不讲礼数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意在表现“卑微”这种“隐身衣”,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财富地位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3.不便是人家视而不见,见而无睹;自己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会遭遇世态炎凉,招人暗笑。作用是不必装模作样,能自由真实地生活,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4.隐身衣比喻作者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不受人关注,拥有自由的生活和率真的个性,可以冷静地观察事态人情的真相;同时努力向上,不自暴自弃,做出自己的成就。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写法的含义和作用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作答为,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和做人要坦白真诚的观点,这些文字让人读来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下面对所谓“仙家的或凡间的”隐身衣的评说。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小说中的引用的用意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准确作答本题,将王太太的浮夸造作与桑丘不装斯文、不讲礼数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意在表现“卑微”这种“隐身衣”,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财富地位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要顺着题干的设问,分两步作答本题,不便是人家视而不见,见而无睹;自己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会遭遇世态炎凉,招人暗笑。作用是不必装模作样,能自由真实地生活,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4.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____________,发其志士之悲哉。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5)__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7)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

(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间,羽伶师         署:官府

B. 以《易》自             筮:占卜

C. 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工:擅长

D. 尝镜水之鱼           徒:仅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 陆羽在苕溪边,筑房居住,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他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变。

C. 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 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4.请简要概括第1节中陆羽“秽其迹”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何厌之有

C. 以为莫己若者    D. 沛公安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