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们把爱别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能够接受的,但却普遍地认为爱别人是一种美德,而 爱自己却是一桩罪恶。人们认为不可能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因此自爱就是利己,在西方的思想中这个观 点是由来已久的了。加尔文把自爱看作是一种“瘟疫”,尽管弗洛伊德用精神病学词汇来谈自爱,但他的 观点同加尔文是相通的。对他来说自爱就是自恋,自恋是人发展的早期阶段,那些又倒退到这一阶段的人 就不会有爱的能力,这些人发展到顶点就会疯狂。弗洛伊德认为,爱是里比多的显现,每个人的里比多有 限,不是用在别人身上,就是作为自爱用在自己身上,因此爱别人和自爱是相互排斥的,这方多了那方就 少了。如果说自爱是一种恶习,那么由此就可以得出忘我就是一种美德的结论了。
②这里就产生了下列问题:心理观察是否证实了在自爱和爱别人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矛盾的观点?自 爱和利己是一码事,还是互为对立?此外,现代人的利己难道确实是一种对具有一切理性和感情可能性的 自我的爱,还是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利己同自爱完全一样还是利己恰恰是缺少自爱的结果呢?
③在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利己和自爱以前,我们必须分析一下自爱和爱别人是相互排斥的这一错 误的逻辑结论。如果把他人当作人来爱是美德,而不是罪恶的话,那么爱自己也应该是美德,因为我也是 一个人,有关人的一切概念都与我有关。因此上述原则本身就是矛盾的。圣经中“爱他人如同爱己”的说 法说明了对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的尊重,爱自己、理解自己,同尊重、爱和谅解别人是不可分割的。爱 我同爱另一个生命是紧密相连的。
④这里我们就触及到了使我们得出这些结论的一些心理学上的先决条件。概括如下:我们的感情和态 度的对象不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同对我们自己的态度互不矛盾,而是平行存在。 从这一点出发来解答我们的问题就意味着爱别人和爱我们自己不是两者择一,恰恰相反:一切有能力爱别 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 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 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⑤爱另外一个人这一事实就是爱的力量的具体体现。在爱中包含的心理学基本原则就是对所爱之人将 这个人作为人类基本品质的化身来爱。爱一个人,也就包含了对所有这一类人的爱。有一种爱的形式,威 廉·詹姆斯称为“分工”的爱: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对人类的爱是对一个 特定的人的爱的先决条件,尽管对人类的爱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人的爱获得的。
⑥可以得出结论,即我自己也是我的爱的对象,同他人没有区别。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 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即存在于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当中。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 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弗罗姆《自爱》选自《爱的艺术》)
1.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状态存在于人发展的早期阶段。正是因为自爱和自恋没有区别,才导致自爱和爱他人 此消彼长。
B. 作者认为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是人,有关人的一切概念都与我有关,所以如果爱他人是美德,那么爱自己 也应该是美德。
C. 爱人类是爱特定的人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所爱之人拥有人类的基本品质,按照心理学原则,对此人 的爱中也包含对这类人的爱。
D. 爱的能力是追求被爱人幸福的基础,这种能力有高有低,一个人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就是缺乏爱的 能力的表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尔文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反映出在西方人们常常有把爱别人看作一种美德,却把爱自己和利己、自恋等 罪恶联系起来的观念。
B. 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和对自己态度是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心理学上的先决条件意味着爱别人和爱自己不
是必须二选其一。
C. 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等,只要拥有这些因素,就能肯定自己的生活、 幸福、成长以及自由。
D. 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可以体现为爱另一个人,但如果他只有对别人的爱,而没有对自己的爱,那就是没有 能够真正拥有爱的能力。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弗洛伊德的“互斥观”,第三段采用归谬法推论出这种观 点的不合理性,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B. 第二段承上启下,针对第一段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围绕“自爱”和“利己”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展 开,引出下文对这对概念关系的论述。
C. 在第三段中作者引用《圣经》中的说法,是为了证明爱自己和爱他人是紧密相连的,从而进一步反驳爱 他人和爱自己相排斥的结论。
D. 文章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根据需要补充了一些在心理学中已经取得共识的结论或 原则,作为继续推理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后来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要求。③不得抄袭、套作。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为政》
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三
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亲爱之则不忍,不忍则骄恣。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此虽财用足而爱厚,轻利之患也。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懦则肆于为非。
《韩非子·六反》
1.根据上面材料,概括儒家治国的三个阶段。
2.结合上面语段,说说儒家和法家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秋晓
【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蒋捷为逃避战乱,坐舟从家乡出发至吴江。逃难寓居时,梦中惊醒的他,写作此词。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
2.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感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叶机
龚自珍
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
初蔡牵、朱濆两盗,为海巨痈,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俟其去,或扬帆施枪炮空中送之,寇反追,衄不以闻,故为患且十年。巡抚者,仪征阮公也。素闻机名,知沿海人信官不如信机;又知海寇畏乡勇胜畏官兵,又知乡勇非机不能将。
八月,寇舶定海,将犯鄞,机得檄,号于众曰:我一贫贡生,吮墨执三寸管,将试于有司,售则试京师,不售归耳。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虽然,不可已,愿诸君助我。众曰:盍请银于文官?不可。盍假炮于武官?不可。事亟矣,何以助君?叶君则揎臂大呼,且誓曰:用官库中一枚钱,借官营中一秤火药而成功者,非男子也。飞书募健足,至行省,假所知豪士万金,假县中豪士万金,遂浓墨署一纸曰:少年失乡曲欢致冻饿者,有拳力绝人者,渔于海者,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与无此数端而愿从我者,皆画诺。夜半,赍纸者返,城中村中,画诺者几三千人。
天明,簿旗帜若干,火器若干,船若干,粮若干。机曰:乌用众?以九舟出,余听命。是日也,潮大至,神风发于海上,一枪之发抵巨炮,一橹之势抵艅艎,杀贼四百余人。九月,又败之于岸。十月,又逐之于海中。明年正月,又逐之于岛。浙半壁平。出军时,樯中有红心蓝边旗,机之旗也。自署曰代山,其村名也。朱濆舰中或争轧,诅于神,必曰遇代山旗。阮公闻于朝,奉旨以知县用。今为江南高邮知县,为龚自珍道其事。
选自《龚自珍集卷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寇反追,衄不以闻 衄:挑衅
B. 售则试京师 售:考中
C. 夜半,赍纸者返 赍:送
D. 天明,簿旗帜若干 簿:登记造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机以廪贡生治试具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 叶君则揎臂大呼 则与一生彘肩
C. 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D. 为龚自珍道其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机在参加乡试的时候接到了领军抗敌的重任,因为朝廷了解他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只有他才能在此时担起重任。
B. 在众人迟疑犹豫之际,叶机用自己坚定的誓言和果敢的行动凝聚了士气,一战再战,平定海盗,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C. 文章记叙了叶机带领地方武装击败海盗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智慧,也流露出对清政府及军队腐败无能的讽刺。
D. 文章除了直接表现叶机的英雄气概之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比如敌人内部一旦起了纷争,就会诅咒对方遭遇叶机的部队。
4.翻译下面句子。
(1)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
(2)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
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