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不值一提。

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C.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 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九牛一毛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强调不足道;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微乎其微:形容非常鈿小,极其有限,亦指极微小的事物,强调数量少.做这类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①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

③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④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⑤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

A. ④③⑤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④②⑤①    D. ②①⑤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会放大幸福,就减少了痛苦;懂得承受痛苦,就学会了坚强;学会变得坚强,就丰富了人生。

你是否对以上说法有所感悟,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②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一)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和“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均寓有兴亡之感。

E.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的曲折之妙趣。

2.《南史》对“小乌巾”的解释为:“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夫将,提鼓挥袍,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袍端,奈何无重将也。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①,则天下莫其战矣。故日: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占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不平陇亩,朴樕②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袍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日:“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三军成行,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  赤者赭之。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日:“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日:“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

【注】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②朴樕:一种灌木类的小树,泛指树枝。

(节选自《尉缭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百里            陈:陈列。

B. 则天下莫其战矣    当:抵挡。

C. 不平陇亩          舍:住宿。

D. 袍而鼓忘其身      援:持,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B.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C.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D.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首先探讨了作战的道义问题,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的行为,作战应该追求兵不血刃而获得天下人信服的境界。

B. 文章以武王伐纣为例,论证了国家存亡安危依靠将领,应该重视将领的道理,强调作战胜利依靠的是人事而不是占卜以知吉凶天象。

C. 作者认为战争取胜因素众多,既需要决断得当、目标专一、兵器锋锐、战术精妙,也需要举贤用能,申明法令,奖励战功,人心所向。

D. 吴起是一代名将,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使士兵为自己而不惜生死;为严明军法,维护将帅威严,他果断斩杀擅自行动而有功绩的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2)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