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休闲旅游...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亮点,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游、采摘游、美食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B. 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亚吉铁路,正在成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典范。

C.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六年排在诺贝尔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D. 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成分残缺,在“中非”后加“以”。C项,“可以堪称”成分赘余,“可以”与“堪”语义重复,应删去“可以”。D项,“造成”“受到”句式杂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③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也有丰富精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⑤200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受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一句诗描写了天色已晚而军营大雪纷飞的场景。。

(2)苏轼《赤壁赋》中,讨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时,其中是“            ”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述“而又何羡乎”这个观点的。

(3)庄子《逍遥游》中,用被“誉”而不“劝”,被“非”而不“沮”的表现来表明宋荣子对自我、荣辱有“            ”的明确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 “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 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 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 劾三俊,褫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

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麟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

1.下列选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            奇:零数

B. 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      旋:转身

C. 三俊历朝宝训                      稽:考查

D. 备列上奏,不行                     寝:搁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照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件。

B. 太仓,古代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官职名,执掌仓廪出纳。

C. 书院,旧时私人教学读书场所,唐明皇设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D. 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部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三俊不畏权势,敢于斗争。天启初年,郑三俊被征召为光禄少卿,还没有上任就上书朝廷揭露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们的罪恶,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

B. 郑三俊上疏直言,力保同僚。在吏部侍郎徐大因为上书言事而被朝廷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被下狱的时候,郑三俊都上疏直言其事,力保同僚。

C. 郑三俊兴利除弊,关注储粮问题。他曾上奏朝廷、关注储粮,在崇祯元年亲自上朝祝贺朝廷储粮的做法,得到皇上褒扬。

D. 郑三俊评定京官,公正严格。崇祯八年,郑三俊又担任京察公正地罢免了京城中七八十个不称职的官员;随后,又上书评定官员之事,皇帝很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

(2)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 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篇交代了淮城兴盛的裱画市场,接着介绍了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这些内容都交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

B. 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于是裱画徐做到了善裱、能画、工篆刻。

C. 小说中有几处介绍裱画技术的文字,这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很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补充介绍,有利于对裱画徐技术的认识。

D. 小说在情节展开时,巧设背景,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城的制贩赝品的情况的背景,更能表现小说颂扬诚信为人的主旨。

E. 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2.裱画徐除了裱画技艺高超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与照应?结合文本进行归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