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 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C. 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B.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⑥ D. ④⑤⑥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A.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 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 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七夕笑牵牛。 ——用典,牛郎织女的传说
B. 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典,庄周梦蝶的故事
C. 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秋天叶子飘落的树木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下列选项中,和例句的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铸以为金人十二
A.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