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成化二年疏论忤旨,下诏狱。给事中毛弘等救之,不听,卒,卒输赎。寻迁郎中。

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为闲田。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之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力农。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十四年春,千广东左布政使。梁芳弟锦衣镇抚德以广东其故乡,归采禽鸟花木,害尤酷。韶抗疏极论,语侵芳。芳怒,构于帝,调之贵州。

二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明年正月,星变,上言:“彗星示灾,见于岁暮,遂及正旦。岁暮者,天道之终。正旦者,岁事之始。此天心仁爱,欲陛下善始善终也。惟陛下慎终如始,天下幸甚。”时方召为大理卿,帝得疏不悦,命仍故官巡抚顺天、永平二府。均大兴、宛平、昌平诸县徭役,劾奏镇守中官陶弘罪。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视。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注】。悯灶户煎办、 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贵戚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乃命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注】蠲宿负:减免原来拖欠的赋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闲田              籍:没收

B. 除租赋以力农      劝:劝说

C. 遂及正旦              正旦:元旦,明代重大节日之一

D. 连章乞休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B.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C.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D.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韶不畏权贵。锦衣卫镇抚使梁德,回老家广东大肆祸害乡里,对此恶行,彭韶上疏直言,慷慨陈词,并因此得罪了梁芳。

B. 彭韶体恤民情。他做巡抚时,上疏请求皇帝平均大兴、宛平、昌平百姓的徭役;任刑部右侍郎时,同情商人疾苦,减免他们的赋税。

C. 彭韶勇于直谏。他在刚刚被任命为大理卿时,直谏皇帝坐下要慎终如始,致使皇帝不悦,让他仍按原职巡抚顺天、永平二府。

D. 彭韶正直无私。他在刑部任职三年,言谈正直,态度严肃,秉持节操,以致为贵戚怨恨,遭大学士排挤,而不能尽情施展抱负。

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

(2)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魏公子列传》)

 

1.B 2.C 3.B 4.(1)我实在不忍夺取百姓的衣食(米源),米增加皇亲国戚的利益,请治我奉命出使办事不力之罪。 (2)彗星出现,(他)上疏说宦官太多,不能不马上裁减。 (3)我是市场上的一个操刀的屠夫,可是公子却亲自看望我,我没有报答感谢他的原因,是认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 【解析】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朝代:清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B项中,“劝”勉励。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原文正确断句: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表述错误,由原文“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可以推测。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诚”“夺”“附益”;(2)“亟”“裁损”;(3)“乃””数””存””谢”。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彭韶,字凤仪,是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职,后又进升为员外郎。成化二年上疏的观点与圣旨相违背,将他投入钦犯监狱、给事中毛弘等人援救他,没有接受,最后缴纳罚金赎罪,不久升迁为郎中。 锦衣指挥周彧,是太后的弟弟,奏请武强、武邑不及赋额的民田,没收为闲田。皇帝命令彭韶同御史季琮重新审查。彭韶等巡视后直接回朝,上疏弹劾自己说:“真定的田地,从祖宗时准许百姓开垦耕种,就成为固定财产,免除租赋以鼓励他们致力于农业生产。我实在不忍夺取百姓的衣食(来源),来增加皇亲国戚的利益,请治我奉命出使办事力之罪。”奏疏呈入,皇帝诏令将田地归还百姓,而怪罪彭韶等人邀名抗命,又将他们投入钦犯监狱。谏官争相谏诤援救,彭韶等人获得释放。 成化十四年春,升迁为广东左布政使,梁芳的弟弟梁德做锦衣卫镇抚使,因为广东是他的老家,他回广东搜集奇珍异木,为害乡里特别厉害。彭韶向皇上上书直言,慷慨陈辞,话语冒犯了梁芳。梁芳大怒,向皇上说彭韶的坏话,把他调任贵州。 成化二十年提拔为右副都御史,做应天府巡抚。第二年正月,量象发生异常,他上言说:“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发生,它出现在年末,延续到元旦。年末是天道的结束。元旦是一年万事之始,这是上天的仁爱之心,想让陛下善始善终啊。希望陛下能够始终谨慎从政,那将是天下百姓最大的幸事。”当时皇上刚刚下诏让他做大理卿,皇上看到上疏后非常不高兴,就命令他仍然按照原来的职务做顺天、永平二府的巡抚。他平均了大兴,宛平、昌平各县的徭役,弹劾镇守中官陶弘。 孝宗即位,召彭韶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陈辅因盗贩作乱,攻陷府城大肆抢掠,逃入太湖。朝廷派彭韶巡视,彭韶到达,盗贼已被消灭,被命令兼任佥都御史,整顿盐法。彭韶因商人苦于强行摊派,为他们制定折价额度,减免原来拖欠的赋税。怜悯盐工煎办、征赔、折阅的困苦,绘制八幅图进献,条陈利弊六事,都被允许施行。弘治二年秋,回朝。第二年,改调吏部。与尚书王恕甄别人才、查核功实,仕途因此而清明。彗星出现,他上疏说宦官太多,不能不马上裁减。皇帝认为他说得对,然而终究没有采用。 彭韶在刑部三年,言谈正直,态度严肃,秉持节操不徇私情,被贵戚所怨恨,大学士刘吉也不喜欢他。彭韶的抱负不能完全施行,接连上章请求退休,皇帝于是命令他乘驿车回乡。按定制供给月禀、岁隶,彭韶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谥号惠安,追赠太子少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其李将军这谓也

B.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C.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此天下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与鲍叔谋事更穷困                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B. 还报,则大喜,敢引兵遂下            引天下兵欲屠之

C. 问广、食其失道状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 诸君快战                            如姬公子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可以让有过矛盾与冲突的民族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共存共荣。

B. 中华礼制不仅讲究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精神实质,强调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追求知与行的统一。

C. 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培养道德人格,这是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化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的结果。

D. 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秦汉之后,礼与法逐渐结合,融为一体,这是中华礼制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各少数民族政权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才有了民族融合的不断向前推进。

B. 孔子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这与《礼记·郊特性》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提倡的精神是不一致的。

C. 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常说,有助于消除冲突与争端,从而构建和谐的世界。

D. 儒家礼制观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它在战国时期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秦汉以后,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文化传统,探究其变迁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 古人通过礼制可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华礼制。

C. 本文第二自然段列举的大量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中华礼制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增强国人自信。

D. 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体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了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使人们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华罗庚不仅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并分享读后感。华罗庚对该书扉页的胡适题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提出质疑,他认为首句的“尝试”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尝试”则是强调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两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适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的反驳。这篇读后感也赢得了老师的赞賞,认为华罗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