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

B. 鲁迅先生无愧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棋手的称号是无可置疑的。

C. 几代航天人辛勤的汗水,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也同时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

D.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是无可置疑的”;C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不仅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也同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是”应该改为“而是”,和前面的“不是”呼应。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是”应该改为“而是”,和前面的“不是”呼应。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是无可置疑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不仅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也同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 体育明星们在体育场上叱咤风云,在求学路上也不甘落后,他们中甚至不少人已经拥有博士学位,着实让人钦佩。

C. 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丝毫都秋毫无犯,所以可以得天下。

D. 杨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记,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使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从解析数论中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大行不顾细谨, 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3)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4)_____________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鸿门宴》)

(5)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答: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