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首联中“赴”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颔联中“黄昏”这个意象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3)试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 1)作者写这首诗时在白帝城高处,与昭君村远隔数百里,但他发挥想象,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1分)“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1分)(2)①“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②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能吞食一切,却消化不了一个青冢。③生伤感,这句诗 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答出两点即可)(3)诗人借咏叹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零的悲苦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首先从创设的意境的角度分析“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然后从意象的角度分析作用: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注意从字面的意思分析作用: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再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3)注意答出诗歌所用的典故的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情感:借咏叹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零的悲苦情怀。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用典的手法和诗人的经历分析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①养生丧死无憾,道之始也   ②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B. ①填然鼓之,刃既接         ②斩木为,揭竿为旗

C. ①五十者可以帛矣           ②寒处处催刀尺

D. ①颁白者不负载于路矣       ②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选出与例句(划线处)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这篇文章写了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B. 本文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认为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C. 孟子“王道”的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所以他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本文就辛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

D. 本文写作上有三个特点。结构严谨:看似散漫无序,实则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善用象征手法:先藏主旨,旁敲侧击,渐露本题,文字显得从容不迫;气势充沛: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显出雄辩气势。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好战,请以战喻。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作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 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会加快出现一些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种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他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 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 美国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虫害。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 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

D. 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3.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已有很多年了。

B. 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C. 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问题。

D. 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变革。

 

查看答案

选出人物、作品、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 林如海 《红楼梦》 曹雪芹    B. 祥 林 嫂 《祝福》     鲁  迅

C. 伏脱冷 《高老头》 雨  果    D. 桑地亚哥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 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 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 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 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查看答案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B.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C.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D.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