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

B. 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历代读者都对它赞不绝口,“红学”更是红极一时。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搭配不当,应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C项“妇孺及孩童”语意有重复之处,不能并列。D项中途易辙,应改为“自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问世以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强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多次招聘会,但都屡试不爽,非常沮丧,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多学本领,以致现在还无法找到人生的坐标。

②人们常常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以为然,直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也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④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⑤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洞庭湖,激发了文人墨客强烈的创作灵感,屈原、孟浩然、杜甫、陈与义等诗人都曾留下吟咏洞庭湖的名篇佳作。

⑥随着微信的兴起与发展,微商营销风生水起,逐渐规模化。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能更精准地找到用户群,其订单量因此大幅度提升。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4)《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②清淮:地近淮水。③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本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1.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2.“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文中是指优异的才能。

B.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 公卿:“三公九卿”的省称,泛指高官。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 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才学出众,深得赞誉。他十几岁时就因能“诵诗属书”而闻名乡里。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 贾谊才干突出,招致诽谤。他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 贾谊遇事伤怀,留下名作。他到长沙赴任,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加之被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在渡湘江时写下一篇名作《吊屈原赋》。

D. 贾谊为国事上书直谏,未被采纳。他多次上书皇帝,陈述有的诸候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之事,但孝文帝不肯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①洋钱:指银元。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②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卖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 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 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D. 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2.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3.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