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 一段日子以来,都在街头里巷转悠,寻找一些每日里司空见惯的景象、片段,看见了一些早已引发不起我们同情和感动的场景,似乎猛然间才记起思考一个问题:向上看,向下看;看什么,怎么看? 凡人市井每天为开门七件事而烦恼,细数起来,可能烦恼多于快乐。能够高高兴兴地面对每天的那些繁琐无奈会是怎么样的人呢?高人?圣人?有很多人在一起聊时可能愤愤然,满肚子苦水,好像生活中没有一点快乐和高兴的事。 现实生活中,似乎大家都不平衡。贫穷的、富裕的;底层的、中产的;每个人都游弋于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之间,然后在极力的寻找着平衡点…… 有时看天空看的久了,会胡思乱想起来,会想象如果能站在云端向下看,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朋友说,尽管知道舍弃的涵义,但就是放不下那些没有得到的或者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安于现状别人可能认为他无能,没有进取心,招人唾弃。但不安于现状,一旦追求起来就感觉永远不能满足,这样的生活你能说不累吗? 人生的幸福并非与物质的富裕程度成正比。 既然追求是代表做人的一种精神,那么我们为何要向下看呢?这两者之间的尺度究竟如何去把握?是个问题了。 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各人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表面上的风光并不能说明就没有烦恼,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也不是没有高兴的事儿。这就是如何向下看的学问了。 喜欢转南河滩,因为这些地方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在这些地方感到自由自在。小店中嘈杂的音乐、小贩大声的吆喝声、低档廉价的商品、简陋破旧的店铺,这里即是现实,又会把人带入遥远的过去。这些地方永远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是货摊、到处是饭馆、到处是喧嚣。 日子过得洋洋洒洒,出入小车代步,随便一顿饭就是几百块;狭隘的房间、杂乱的物品、一家老小、孩子闹、大人叫,整天蹲收在货摊上、几分钱、几毛钱地算账。 但是,萦绕在我们周围的,遍地都是欢乐。这些底层的人们,照样喜气洋洋,照旧很幸福,并非一个个的愁眉苦脸,满面沧桑的生活。一块糖块、一个大饼、一个水果、一件衣服、一点收入,都可以叫人们很快的欢乐起来。 想起小的时候,大冬天的,冻得哆里哆嗦的,抱个沙包玩,那时清贫生活的欢乐至今还难以忘怀。 现在我们比过去有钱多了,可是很少有发自内心、由衷的愉快。所以,人生的幸福并非与物质的富裕程度成正比,眼光经常往下看,是我们平衡欲望的最好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选好角度先立题。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出可写的角度。拟定了一个醒目、鲜明、生动的题目。二、结构安排要合理。材料作文的结构至少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述读材料归纳论点,联系现实分析论点,总结全文强调观点。述读部分要简洁明了,切忌抄灵原文。联系实际部分是全文重点,要详写。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要照应材料,照应文题,要言简意赅。三、以用修辞语言美。一篇好文章不仅要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还应有优美的语言。文章中多用比喻,会使文章更富于形象的魅力。文章中多用拟人,会使语会生动有趣味,充满活力。文章中多用排比会使文章更加有气魄。一篇文章以用修辞,斟词酌句,会给文章增添许多亮丽的色彩。四、文字要有感染力。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善良、凶残、谦逊、傲慢、高雅、粗鲁都会表现在他的文章里。想使你的文章以善良、谦逊、高雅感染人吗?那就不要把带有凶恶、傲慢、粗鲁意味的问语写进你的文章。看完一篇抄写工整、语句流畅的作文,就会让人想到作者是一个认真负责,办事一丝不苟的人。阅卷老师总会高抬贵手多给几分的。对一篇错字连篇,字迹了草无法辩认的文章,给以冷遇甚至遭到贬斥那是很自然的事。文字是否具有感染力,抄写是否工整也是考试作文很重要的一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有人背后议论说:“这都是骗子的歪理。”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的段落属于环境描写,同时也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集市气氛的描写,还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B. 小说讲述了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他的死是人物的性格悲剧造成的。

C. 奥士高纳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有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

D.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E. 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奥士高纳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中,常被用作亲朋洒泪而别,欲语无言的感人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5)古代文人喜爱借“雨”抒发情感,苏轼在《东风波》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姜夔在《扬州慢》中用“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乱后只留下一片废墟,令人至今余悸难消厌谈战事。

 

查看答案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罗江客舍

戎 昱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

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

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注释】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1)诗的首联“暗”“寒”两字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惟陛下除之。” 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值盗起剑南,遂              休息

B. 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    治理

C. 祀汾阴,亳州                到……去,视察

D. 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          因……获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B.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 “景德”就是年号。

B. 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 “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4.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 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 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 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

李   捷

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

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精神家园。《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 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B.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C. 乡愁展现出來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

D. 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 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 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 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④⑤⑥⑦⑧段。

D. 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B. 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积极齐家治国平太下。

C. 文中所说的“理"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D. 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枳淀了丰厚的人文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