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诗句,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神奇想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B. 《春望》一诗,颔联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 《望岳》全诗紧扣“望”字来写,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D.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甲】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选自《左传》)
【乙】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辨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乃受命而出。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不堪也 堪:忍受
B. 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
C. 佚之狐在旁赞言曰 赞:参与
D. 强为寡人一行 强:勉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B. 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的话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烛之武被举荐去退秦,虽发了一番牢骚,但由于郑伯的软硬兼施,他最终“受命而出”。
D. 两段文字叙述的是同一事件,但甲文是史书,叙事概括;乙文是历史小说,叙事详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各项,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的阳台
邵宝健
初夏里的一天,倪雪坤早早起床,把园里的花盆互换了位置,一抬头,愣住了:后园那条小河的对岸,什么时侯起,居然耸立了一幢新楼。
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
他看见那幢新楼的第三层的阳台上,站着一个人。
是个女人。
是个年轻的姑娘。
她依傍着栏杆,手撑在栏面上,脚微微踮起。晨风轻拂着她那瀑布似的秀发。
翌晨,倪雪坤在修剪花枝时,又发现了那个姑娘。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若似盼企的神色。
当第三天,他又发现那个姑娘的时侯,他才思考她在那儿干什么。无疑的,她是在欣赏他的花卉,由于角度有问题,妨碍了她的视线,为了寻找最佳角度,她才使自己的俯视变成一种生气勃勃的动态。
他有学问,但不属于知识分子范畴;有力气,但不是体力劳动者。一个普通的矿山公司里的普通的资料员。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一丝不苟到有点拘谨的程度。似乎是那一连串一连串的数字和盈箧满屉的各式资料耗尽了他的热情和活力。邻居熟悉他那踽踽的孤影,他却不熟悉生活的笑。那弯泥墙围住了他种的花卉,也框住了这个年逾四十的单身汉的所有希冀。
一俟天亮,他就忙碌起来:浇水,施肥,捉虫,修枝,整形。那种旁若无人的忙碌,使他的额头冒出汗珠,眼眸熠熠发亮。手指灵巧,步履轻捷,有一种小伙子般的矫健重现在他的身上。
一天天过去了。他每天大清早走进园子,一抬头,总会看见那位姑娘。他的花卉有人在观赏。这是姑娘的一双明眸。这么持久,这么专一,这么虔诚,这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的撼动。
一个细雨蒙蒙的黎明,他又看见她候在那里。雨花湿了她的头发和衣裳。她仍在那里踮呀踮呀踮,这种动态在银色的雨丝里添了一分悲凉的色彩,像企盼,更像祈求,使他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倪雪坤本来就富有恻隐之心,只是坎坷的遭遇才使他的外貌习惯于一种冷酷的表情。此刻,他那颧骨很峭、呆板的缺乏温情的脸上,执著的思纹柔和起来。他在想,该用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让阳台上的姑娘观赏花卉的时侯,不必那么踮呀踮呀踮呀。苦恼又一次在他的那颗近乎麻木的心上滋生。
苦恼排除了。办法很巧妙,把花盆移置到墙顶上去。倪雪坤为自己能想出这个办法非常得意。
今天,他摆上一盆白兰花;明天换上麻叶海棠,鹅黄的香水月季,花朵成片的夏鹃,开小黄花的潇洒的雀梅,形似蝴蝶的三色堇,秀巧的小叶迎春,都一一被置上墙顶。只要盛开着的,都被他选中。那古老的壁面斑驳的泥墙顶上,天天有美丽的色彩,奇妙的植形,优雅的花姿。这个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单身汉,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不失别人能赏识他的“作品”的渴望。只不过,他把这种渴望掩盖起来,就像缓缓流淌的河面掩盖着河底的潜流一样。有了心的回音。
有一天,他仔细地朝阳台那边端详,发现她在朝他微笑。不过他又发觉,她的手撑在栏杆上,那双脚仍然在朝上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她还够不到可以怡然观赏的高度?这使他又忧郁起来。于是,他在墙顶置花盆的地方添加了几层砖。这样,置花的时侯,他得用两只骨牌凳叠起来,登上去,才够得到砖头的位置。
他天天登上那个高度,风雨无阻;她天天出现在阳台上,从不迟误。有一天,他欣喜地发现,她的脚不再踮起,神情是那么自然,那么欢愉,目光抚慰地向下观赏。
他甚至还分明听到,夜里,会飘来歌声,那种很年轻的姑娘才会唱得出的脆玲玲的歌,是从那个阳台发出的。
一天,正当把一串红置在墙顶的砖上,感觉到脚下的凳子悠晃了一下。他跌落下来,发出一阵沉重的声音。他趴在地上,一只骨牌凳压在他的臀部。他没有哼一声,爬起来,掸掸沾在衣上的尘土,嘴边留着苦笑,赶去上班。只是到了晚上,当他躺在床上,他才低声地哼哼唧唧起来。他的膝盖和手肘上,出现了微肿的紫块。
第二天,倪雪坤身上的疼痛还未消退,又去叠那只凳子。他开始注意置设时的稳度和登攀时的力度。这位业余花匠回家的时侯,步履开始轻快。他的小屋有了变化。
灰尘被擦去了,烟蒂被清除了,地上变得光洁,玻璃窗变得明亮。而他的同事们突然发现他刮光胡子后,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年轻的下颏。
天渐渐冷了。
夜晚,有些花卉要捧进屋子里来。屋子里有炉子、热水瓶、暖杯、电灯,以及棉质的东西;有窗,有门,能抵挡风寒。
假日里,他在电器商店逗留片刻后,买回一台电唱机。他兴冲冲回到自己的家。唱片在旋转着。一支关于春天、夏天、花朵和泉水的歌。优美的委婉旋律在四壁回荡。他笑了。
他仍然一清早,就把一盆鲜花置在墙顶上。这一天,倪雪坤把那盆取名“豆蔻年华”的黄色月季,捧上墙顶,一仰首,却不曾见到她。不知为什么,他痴痴地候在小园,很久很久,还是不见她露面。他上班第一次迟到了十分钟。
第二天,第三天,他仍然不见看花姑娘的倩影。他还是一盆换一盆地等待着她再次露面。唱片蒙上了灰尘。他一支接一支地抽起烟来。他尝到了一种比孤独更要痛苦得多的不能言状的怅惘。她怎么啦?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想象的。细想起来,他这一生中没有这样地惦念过谁。
外面的风很凛冽。该拿进屋的花卉,全部搬进了屋,占了整个空间的一半位置。
屋外飘着雪花。
冬夜,圣洁、静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倪雪坤“一抬头,愣住了”和“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内心的触动——有了改变自己的打算。
B. 阳台上的姑娘持久、专一、虔诚地欣赏花卉,表现出她对倪雪坤的爱慕之情,这使倪雪坤“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多次写到倪雪坤的步履轻捷,还写他刮胡子、买电唱机等,人物这些自身的表现反映了其内心的变化。
D. 小说用恶劣的天气来象征邪恶势力,如“天渐渐冷了”“外面的风很凛冽”“冬夜”等描写,暗示人生的美好必然会受到破坏。
E. 倪雪坤代表了一类人,他们囿于生活不被人重视,但邂逅的美好令其重新展示生命的活力,这种美好在他们的生命中格外重要。
2.小说中多次写到“花”,请简要分析“花”这一物象的作用。
3.小说在刻画倪雪坤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
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含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 梁思礼把一生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C. 梁思礼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只能默默无闻地为国奉献,虽不能青史留名,但也无怨无悔。
D. “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一句,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思礼在“五七”干校生活的情景。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梁思礼对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巨大。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B. 梁思礼深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他幼时聪明乖巧,受到父亲百般疼爱,并深受其父遗著的影响,自幼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国学功底。
C. 梁思礼立志工业救国。他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这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 梁思礼意志坚定。在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他屡遭失败,但他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最终赢得了无数个中国航天事业的“首次”。
E. 梁思礼乐观坚强。他一生经历许多曲折失败,但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 “文革”做猪倌时高高兴兴,病危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3.“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