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鞭笞(tà) 藩...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tà)    蓠(fān)   不应求(gōng)   商云集(gǔ)

B. (wéi)     商(bù)    叱风云(chà)  揭为旗(gān)

C. (chòu)    烙(páo)   搏闻强(zhì)   孝之义(tì)

D. 伍(háng)  执(niù)   敛声气(bǐng)  少不事(gēng)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鞭笞tà”应为“鞭笞chī”;“藩蓠”应为“藩篱”。B项,“叱咤风云ch”应为“叱咤风云zh”;“揭杆为旗”应为“揭竿为旗”。C项,“铜臭 chòu”应为“铜臭 xiù”;“搏闻强识”应为“博闻强识”。 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供”“贾”“炮”“臭”“行”“拗”“更”,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如此题中的“笞”“埠”“咤”“悌”,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城秋雨夕

贾宝泉

①雨中登长城,秋风萧瑟无限意。

②雨是今天的雨,长城是昨日的长城。

③北国深秋的雨,点点滴滴,点点滴滴,温柔缠绵亦如南国梅子黄时雨。雨催开伞的花,红的、绿的、黄的,叫不上颜色的,八达岭的长城之上、长城之下,便蔚成伞的花圃。伞下面是人,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棕色皮肤的,全世界各色皮肤的,都来了,都来到这长城之上、长城之下,一起笑着、嚷着、用手指点着,谁也不肯让心神稍歇。十月的潇潇雨不曾邀来雷声,人们的笑语便是轻奏的雷鸣。

④长城又称紫塞,长城外又称塞外。幼时夜读古典诗词,“塞外”的字眼时常让我惊心怵目,拖两行细长的清泪,点点滴滴,点点滴滴,落在线装书上,湮湿一片宣纸的黄土地,为筑长城的流民,为哭倒长城的孟姜,更为去国怀乡的戍边将士。微风轻摇豆油灯焰,把亡故的帝王后妃、才子词人、离人思妇一起投影到我的心幕,这几千年的电视连续剧得播映多少个时辰?像我这样读长城哭长城的少年一定不少,从古到今到未来,泪水积少成多,就连绵成代代秋雨,打湿秦时天空,汉时天空,元明天空,直到中山服牛仔裤的天空,直到千万年后红男绿女们美丽的天空,远古的气息就这样给代代秋雨闪回,闪回到长城还在人世的时候。

⑤不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不再是“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不再是“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再是“胡儿眼泪双双落”。远近的烽火台还在,东一座西一座结成抗风林。长城上依然有汉家兵将,头戴金盔身着铠甲,不过并不出征,而是笑容可掬地为中外游客导游。

⑥秋雨越来越浓,转眼间就密似珠帘了,而游人反倒越来越多了。

⑦一朵又一朵的浓云依恋在长城垛口上,随着长城飘游到目力不及的远处。雨中看不远,但我推断得出,浓云下面一定是伞,伞下一定是人;而云朵外,依旧是长城。

⑧长城外,高挑的白桦挺起胸脯做着雨中浴,绰约的美人松虽然给秋雨淋湿了头发,依旧练着舞功,柿树和枫分别着一身淡黄、轻红。特别是枫,岁月年年云鬓样,秋雨不改旧时妆,云雾重了它是轻红,雨消雾散它是深红,自甘寂寞地守在立着长城的山上,年年的云雾没有漂白了它,倒是它把云雾染成桃红的了。

⑨树间安谧地饮食着牛羊,有牧童吹着竹笛来往。他不用鞭,笛声依约是他挥动的鞭。牛蹄下的草,绿得深,绿得重,发射翡翠的冷光,俯俯仰仰迎送旅人;草间的野花,虞美人们,波斯菊们,蓝鸽子花们,静静地编织一片云,翌晨挂在天上就是朝霞了;花下的蘑菇一柄柄都是白绸伞,伞下一定有许多小甲虫躲雨,那些年长的甲虫们,定然会展开薄翼遮在小儿女们头上的。

⑩树外的古道两旁,小桥流水隐约,竹篱人家宛然画图。古道上有汽车竞赛长跑,在山腰写着一个又一个“之”字。古道用它久历风雨的肩膀扛起现代文明。

当年筑造长城的流民和兵卒,未必想得到他们给后世留下了珍宝,更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有个尼克松,有个撒切尔夫人,有个伊丽莎白女王,还有无以计数的海内外游客,千里万里赶来看他们的杰作;他们当初想的无非是尽快造好长城省去一些战事,然后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饮陶罐里的大麦酒。

往往,举世瞩目的古迹,就是在深重的苦难中建造的。它要求建造者准备几百吨的血,几千吨的泪,几万吨的汗,不计其数的生命。它的挺立,意味着一些人要倒下;往往,古迹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只是出于一个并不繁复的设想,却在无意间为后世留下珍宝,进而为一个民族制作了图腾。

秋雨渐渐停了,云隙间透出蔚蓝的天光,湿重的云团躲进山谷里养神,轻纱似的云缕还留在长城上擦试游人的履痕。夕阳已走到山后,但它的光芒并不离开,依旧穿过云层照着八达岭的群山,以及我足下、头上的长城。长城两侧的山峦上,一株枫树就是一个红火把,一株柿树就是一个黄火把,这千千万万的火把,把八达岭内外的长城烧得黄中透紫,有如一簇簇温度不等的火焰。长城是伸向云天的旗,枫是它的红缨;长城是万里关山上的万里路,云是它的驿站。

游人前方是云朵,云朵下面是人,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棕色皮肤的,全世界各色皮肤的;而云朵外,依旧是长城;长城的前方,还是云;云下,又是人……

长城望不断,长城的前方是长城。长城赖以存身的,是我的——我们的黄土地。

(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挑的白桦挺起胸脯做着雨中浴,绰约的美人松虽然给秋雨淋湿了头发,依旧练着舞功。

2.文中第④自然段写到与古长城相关的历史,有何作用?

3.纵观全文,作者登临长城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白居易自我悲伤的情怀,他发出了“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了同病相怜之意。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3)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夔州秋景,景中融情,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4)《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对偶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①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贤臣。寒食节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

1.此诗题为“寒食”,从诗歌内容看,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从全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堪悲”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车柔以为轮,其曲规      中:合乎

B. 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C. 非能也,而绝江河        水:游水

D. 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孔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荀子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批评当时思而不学的风气,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B. 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道理易懂,行文生动,比如“木受绳则直”就形象地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学习意义重大。

C. 《劝学》一文成功地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如作者拿“顺风而呼”与“假舟楫者”作对比,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D. 荀子认为学习贵在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而积累是最重要的,只要善于积累,就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个情节描写了宝玉的形象,请各用两个字分别加以概括。

(1)打量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黛玉读书多,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根据文章分析她说此话的几个原因,其中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说话,低调行事。

B. 黛玉照实回答外祖母,是因为她有教养,而回答宝玉时改口是出于谦虚。

C. 聪敏的黛玉从贾母的反应中觉察到自己的失口,回答宝玉时便分外谨慎。

D. 黛玉心细如发,她觉察到大家族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回答就随俗了。

3.《西江月》二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4.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并说“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请说说“两妙”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