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B.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C.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不合逻辑;C项,宾语残缺,应在“思想大于形象”后加上宾语“的现象”;D项,搭配不当,“学习”与“素养”不能搭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以锣鼓抒发心声是中国老百姓的习惯,锣鼓艺术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B. 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 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锦瑟》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来描述了怅惘、苦痛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使自己行为没有过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子,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的观点相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幽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

E.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比还,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

(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之        却:退还,不受

B. 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其廉      旌:表扬,表彰

C. 之泮宫   祠:本义为祠堂,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祭祀的意思。

D. 士卒有挟入民家   兵:士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冠:刚刚加冠。古代未成年男子不戴冠,20岁时举行加冠礼,标志着成年。

B.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C. 郎中:原指朝廷医生,自唐以后指分管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位在尚书、侍郎之下。

D. 品秩:官品与奉秩。是官职并行的人身等级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居贞为人清廉,深受赞赏。在国家法制尚未确立时,人们互相行贿勾结,他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黄金,皇上知道后,大加赞赏并给予表彰。

B. 贾居贞不贪名利,恪守本分。他不愿为获取个人利益而破坏国家制度,不论是世祖提出为他增加俸禄还是刘秉忠上奏推荐他做参知政事,他都不接受。

C. 贾居贞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在江西任职期间,他军中的士兵骚扰百姓,居贞严厉惩治。在平定叛乱时,他亲自带兵,不扰百姓,不杀一人,劝退贼寇。

D. 贾居贞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与丞相伯颜征伐宋朝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有利于元军的战机,建议趁宋军危困之际及早攻打军事重地江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

(2)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

钱汉东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留学英国的吕叔湘没等学业结束,于1938年初提前回国。当时家乡江苏已沦陷,吕老与流亡到湖南的家人会合后,转道,在大学文史系任副教授,教英语。著名学者施蛰存约他给《今日评论》周刊写文章。恰好早几天,吕老看到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说,每个句子总要有一个主词,觉得这种说法不全面。考虑再三,他就写了《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这是吕老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1939年暑假开学后,系里给他加了一门中国文法课。这时候,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现代语法”的讲义已经印出来了,他在教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想找王力先生商讨,可是王力住在越南河内从事汉越语的研究,只好自己琢磨钻研。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针对胡适和王静如的文章写的,他们说“们”是从“俺、您、喒”的韵尾-m变来的,吕叔湘发现这个结论恰好把演变的历史颠倒了,引了许多材料加以说明。

吕叔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而是潜心研究学问。吕老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现在一些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屑于写一些小文章,认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上世纪80年代,吕老在一家大报上看到把“风花雪月”错写成了“风花秋月”,于是他写文进行纠正。他在《龙虫并雕琐谈》里也曾指出,小文章其实更难写。和他同一时代的学者,如叶圣陶、王力、朱德熙等大家都有这样的学术精神。

吕老从1952年起直接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不辞辛劳地为推进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化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他和丁声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迄今已发行四千多万册,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最重要的工具书。

“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这一宗旨的确立,和吕老有着极大关系。“主编”一词在如今的出版界是个水分最大的名号,有些如雷贯耳的大学者的名字,一年之内不知道要出现在多少大型丛书、套书的版权页上。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一年之内要出这么多书,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他们所做的也许仅仅是审读一遍样稿而已。而吕老当时从组建编辑室到一条一条仔细审稿定稿全部亲力亲为。吕老说:“要编好一本辞典,就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编《现代汉语词典》,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综合,工作相当繁杂。”在吕老等大师的带领下,编辑人员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现汉》这一浩大的国家工程的试印本。

北京大学汉话语言学研究中心陆俭明教授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词典编辑室工作,中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家加班到深夜。编写工作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吕先生和他的继任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词典》整个编纂过程中言传身教,创立了一种人们称之为《现代汉语词典》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第一版面世后,吕叔湘先生依然关注着语言的最新发展,强调词典要跟上时代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在一篇文章中,吕老谈到:“我最近做了一件有点傻气的事情,把1983年5月15日到26日的《文汇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查出有32个词语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的。”这一年他已经79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吕叔湘)说,编词典是“名山事业”,需要找到一些真正的“字迷”。字迷是什么?他们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宝贝啊!英国是一个产生字迷的国家,他们的《牛津词典》系列举世闻名。法国也是一个重视字迷的国家,有词典以来,他们出过各类词典达2万多种。

(俞晓群《吕叔湘:那22封关于(读书)的来信》)

②“文化大革命”后退还他几万元,他全都拿出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奖。前几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六卷本的《吕叔湘文集》,他又将这笔可观的稿酬全部捐给了家乡江苏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吕叔湘的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

B. 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以学术为己任,从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而是潜心研究学问。

C. 吕叔湘先生有担当精神:抗战伊始,他没等学业结束就提前回国;把“文革”后退还的钱拿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奖金;把《吕叔湘文集》的稿酬捐给家乡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D. 吕叔湘说,编词典是“名山事业”,需要找到一些真正的“字迷”。他的意思是说要做好编词典这项事业,需要有真正热爱文字研究工作的人,方能做好。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为了纠正朱自清先生文章中说法的错误,吕叔湘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而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则是为纠正胡适等人的错误而写的。

B. 吕叔湘先生曾因为报刊上一个成语的使用错误写文章纠正,而有些学者不屑于写这样的“小文章”,吕叔湘却撰文说“小文章其实更难写”。

C. 为了主编《现代汉语词典》,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D. 现在的一些学者担任“主编”只是挂个名号,很少参与图书的具体编写工作。这与吕叔湘先生主编《现代汉语词典》时始终亲力亲为有很大的差距。

E. 吕叔湘先生认为,编撰词典意义重大,关乎文化传承:编撰词典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及时修订。

3.“治学严谨”是吕叔湘先生大师风范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吕叔湘先生的大师风范还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