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①___,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②___;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③___;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②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③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④ 是历史的见证, ⑤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⑥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固然 | / | 可能 | 大多 | 还是 | 也 |
B | 不仅 | / | 就是 | 常常 | 总是 | 而 |
C | 尽管 | 不管 | 如果 | 常常 | / | 而且 |
D | 虽 | 无论 | / | 往往 | 仍 | 并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B.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C.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以锣鼓抒发心声是中国老百姓的习惯,锣鼓艺术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B. 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 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锦瑟》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来描述了怅惘、苦痛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使自己行为没有过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子,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的观点相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幽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
E.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