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 。 。 。 。 ,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③①②⑤ D. ①④③⑤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其头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奔曼哈顿的富人聚居区;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
B. 从美国和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达到17%—18%以上。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再能够在中国获得象10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
C. 公投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三百年“婚姻”,成为独立国家,而英国也将“一夜分裂”。
D. 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他如何畏葸不前,如何惶惶终日,既说不上不朽,更无神圣可言,不过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和囚徒,不过是自己辛劳换来的一个名声。
B. 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C. 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日益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阅读趋势,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而代之。
D. 在我们的时代,可怕的是道德的被滥用、被盗用。在许多道德事件中所谓的“卫道”者都或多或存在五十步笑一百步,侥幸逃脱者笑倒霉蛋的阴暗心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较“思”与“学”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2)《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 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 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 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 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 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E. 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繆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於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传》
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汉书·董仲舒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B.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C.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D.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如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
B.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古代人们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C. 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来出现了三部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的传记,即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百家,原指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以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讲究礼仪,出入仪容举止无不合礼度, 学生们都很尊重他。
B. 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讽朝政之。
C. 董仲舒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担当狠毒暴戾的繆西王之相。
D.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成就较高,官至长史。他学以致用,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2)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