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上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往往说不清,似乎因为说不清,才往往说不完。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泰戈尔的文学圣殿
刘湛秋
(1)在我童年的梦中,泰戈尔诗中的云彩、溪水、野花曾那样驱动过我的想象力,使我贫穷的童年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诗陪我度过了那些快乐和忧伤、饥饿和苦读的黎明和黄昏……现在,当我已越过天命之年,再来看泰戈尔的作品依然如此新鲜,只是更显深邃、幻丽,像高邈的天空,像恒河的波影。泰戈尔那长满大胡子的、和善的肖像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2)我一直在思索,泰戈尔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几乎所有批评家和诗坛巨子都尊称他为大师呢?大诗人庞德在听另一位大诗人叶芝朗诵泰戈尔诗歌时惊呼:“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人出现了。”这仅仅是两位大诗人的虚怀若谷或者一时冲动吗?显然不是,这是真诚流露的结果。
(3)那么,泰戈尔为什么能使我们激动不已呢?从表面看来,他的作品很少有所谓高深莫测的玄机,也不刻意于雕琢宏伟的构造,其语言又如此质朴无华……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秘密武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进入泰戈尔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跟随他前行。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洋溢着欢乐、点燃着希望、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
(4)在印度的古哲学中,“梵”是宇宙万物的统一体,是人类和谐的最高象征。泰戈尔的生命中浸透了这种哲学的意念,但是,泰戈尔不是宗教者,因此,他没有把这种意念引向来世或虚无飘渺的天庭,他扎根于泥土,培育着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鲜花,他爱着人——从国王到乞丐的各色人群,因此他寻求到了那种“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并不想指点人们什么,他只想向人们倾诉着。在《吉檀迦利》中的“你”是谁?是诸天之王吗?是国王吗?是他爱恋的女人吗?是他的挚友吗?是陌生的过路者吗?也许是,也许都不是。那个你就是“你”。谁面对着泰戈尔,谁在读泰戈尔的书,谁就是那个“你”!那是一种象征,是真善美的象征,是泰戈尔的世界中最高爱情的象征。如果你净化了自己,你也就是这种象征,你也就达到那种境界了。泰戈尔在对你说话,在悄悄地、坦露心灵地、极富情感地说话。此刻,任何的故弄玄虚或矫情都是丑陋的、多余的,任何的包装也显得委琐了。所以我说,泰戈尔的魅力在于“泰戈尔和你”。你们之间和谐交融,你慢慢地真正地把这“你”看成了你自己,你顷刻就变了,你和泰戈尔合二为一。
(5)世间还有什么文学作品比这种魅力更震撼人心呢?
(6)泰戈尔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文学的圣殿。他的为人、他的作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这座文学圣殿里,我们不是膜拜上帝、真主,或者佛祖,我们只是来寻找自己。
(7)任何时候,我打开泰戈尔的书,不管翻到哪一页,我都会读下去,而且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那是充满生命力的、洋溢着欢乐的、点燃着光明的、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让一切欢乐的歌调都融和在我的最后的歌中——那使大地草海欢呼摇动的快乐,那使生和死两个孪生弟兄在广大的世界上跳舞的快乐,那和暴风雨一同卷来,用笑声震撼惊醒一切的生命的快乐,那含泪默坐在盛开的痛苦的红莲上的快乐,那不知所谓、把一切所有抛掷于尘埃中的快乐。接触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怎么能不升腾起来?我们会有辉煌的感觉,我们内心潜藏的低沉、消极、忧郁甚至绝望的意念顿时会被泰戈尔的欢乐春风一扫而空。
(8)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
(9)在这越来越近的像朝圣者队列般的广大读者群中,恐怕除了他的祖国的人民外,就数中国人了吧!
(10)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几乎没停止过翻译与出版泰戈尔的作品,尤其近几年来,各种版本,各种编选本此起彼伏,像印度洋的波浪汹涌不已。这反映了开放的中国读者的情感,也反映了泰戈尔对中国的情感。泰戈尔生前来过中国,并和中国大艺术家梅兰芳、徐悲鸿都有过深切的友谊。这恐怕也是世界上别的大文豪所难以享有的吧!
(11)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此刻,任何的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地步入这座圣殿!
(12)嘘,安静些!在美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追寻,别无选择!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了童年时期的“我”与现在的“我”阅读泰戈尔作品的感受,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
(2)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
3.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泰戈尔思想中“梵”的内涵。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文学家,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欣赏下面漫画并按要求做题。
(1)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50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仿照下面的句式,选取“水”以外的物象,另写一段文字。要求:句意连贯,逻辑关系清晰。
水流动的时间一长,
要么成为暗河暗流,
要么成为大河大江。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
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人们依照节气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涵养“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的返朴归真生活。因此,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