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广义而言的时尚,(1)_______ ,近似于《礼记》中所言的民风民俗,或者柏拉图笔下的时代风气。就此而言,当然代有时尚。而今日所谓时尚,意蕴则颇为狭窄,更多指衣饰、形容等诉诸外表的个性体现及其所形成的某种潮流。(2)________,但都有一种特定的指向:时尚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时尚意味着更现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还可以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诗中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的句子: “ _____,_____ ”。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荷花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送安西将
张籍
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本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安西将”的关切之情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
(2)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船山记
王夫之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絯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其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其农习视其堘埒(1)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2)天之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一坏之土,不足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吾分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赏心有侣,咏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爲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光之濑,司空围之谷,林逋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已矣。
辛未深秋记。
(选自《清文选》,有删改)
【注】(1)堘埒(chéng liè):田埂。(2)跼(jú):弯曲腰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冈童,其溪渴 童:光秃
B. 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 忌:禁忌
C. 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 历:经历
D. 犹溢吾分也 分:本分
2.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B. 是故翔视乎方州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 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B.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C.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D.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山由山崖上一块顽石命名,这里地方偏僻,自然环境荒凉,乡风民俗质朴。
B. 作者认为古人喜爱的,不一定是今人喜爱的;一般人想得到的,不一定适用于个别人。
C. 对天地没有遗憾、哀愁的人,应该获得优美的山林居住作为表彰,作者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居住。
D. 作者以山自喻,以山自励,独看重穷乡僻壤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和终老之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的意义与德行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有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个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引导社会,引导民众,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对君子要求很多,有一个字的要求,有两个字的要求,有三个字的要求,有四个字的要求等等。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命是父母所生,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相互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
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诚者勿自欺,勿妄为,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
三个字是智、仁、勇。《中庸》对此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不断地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仁,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爱人”。“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至于勇,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错误就去改正的。
四个字是礼、义、廉、耻。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应该是守礼,敬人。守礼,就是做自己身份该做的事,这个身份不是指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人在社会家庭中间的身份。儒家讲的“五伦”是“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都是自然的关系。守礼,就是按照身份做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义者,宜也”;“义者,人路也”,人应该走人的路,不要去走禽兽的路。“廉”,正直、清廉,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耻”,“羞耻”。我们通过“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有一种羞耻心,使他的行为能够非常方正。《论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也就是用政治、政教的方法告诉大家,一定要守住一个底线,要走正路,用法律去规范大家走正路。
关于君子品德的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君子主要是靠自己,通过自我的不断提升,不埋怨环境,不随波逐流,能够“笃志而体”,有坚定的意志,而又去身体力行,这才是君子。
(选自《新华文摘》2017.7)
1.下列关于“君子”的相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君子”在儒家之前,或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指的是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
B. 像样的“君子”才是社会的管理者,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是一个民族的表率。
C. “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主要是相对于小人、野人而言,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
D. 孔子之后,“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完全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养、德行等方面。
2.下列有关“君子的德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百善孝为先,作为君子,要讲求“孝”。孝不是强制的,是自然的,这是由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决定的。
B. 作为君子,要强调“诚敬”。诚者勿自欺,勿妄为;敬者不怠慢,不放荡,敬畏人事,敬畏事业。
C. 对君子三个字的要求,即“智、仁、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而后勇。
D. “礼义廉耻”四字,强调君子要守礼,敬人;要做“人之为人”该做的事情;要正直,清廉;要有一颗廉耻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主要从道德层面给“君子”做出规定,这一认识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
B. 守礼,就是按照人在社会家庭中的身份做该做的事情,在父子、夫妇、长幼、君臣这些自然的关系中,尽伦尽责。
C. 文章引用《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意在说明通过礼的教育、用法律去规范大家走正路,使人行为方正。
D. 养成君子的品德,环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反求诸己,不抱怨,不盲从,“笃志而体”,方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