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逸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 《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 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 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 《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华大学规定,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后才能获得毕业证。
对此,有人认为,早在九十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有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的规定,这一次不过是恢复以前的传统而已;而且会游泳是好事,可以锻炼全身肌肉,紧急时还能拯救生命。
当然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应该容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与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游泳,这种做法是否有些强求一律?学不会游泳没有毕业证的处置是否不太合理?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⑧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何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①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②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韩非子·二柄》)
③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名不为指也。(公孙龙《指物论》)
1.一、三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名”分别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分析一、二两则材料中孔子、韩非子对于言行问题的不同见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哢”(lóng),指鸟的鸣叫。④高翥(1170 --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1.赏析第二首诗歌中画线的诗句。
2.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 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 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 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 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 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 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 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