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各题。 黑夜里移动 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各题。

黑夜里移动

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 Nocti  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 为“黑夜”,Vagus为“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 T 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 。服务生开始给我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 。服务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有——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 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声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 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 T 的手。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出桌面、 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虾啊!”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成漏斗了。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女士没回答。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很微弱。

“你愿意嫁给我吗?”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你……”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表现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这种感受是真实的。

C. 小说中 T 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对比。

D. 结尾处,以“我,一,直,在,点,头”来叙写女士的回答,一字一顿,表现了女士因表达受到误解的委屈、担心再次表达不清楚的情态。

2.小说中写女服务生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C 2.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场景,每一个行为都靠女服务生的引领,而服务生的一言一行都推动着情节的发展。②展示了这一群盲人服务生的精神面貌。小说中的女服务生朴实、善良、待人热情周到,没有丝毫的自卑,且又敬业,通过这一人物,读者可以联想到这一群盲人服务生整体的精神面貌。 3.①从情节上看,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一个求婚的情节结尾,使叙述顿起波澜,激发了读者的想象。②从主题上看,从在黑暗中用餐而出现的一个浪漫事件结尾,告诉人们,黑暗挡不住美好的爱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从情感上看,一个美好的结局给读者以愉悦之感,感动读者的心灵,有 极大的感染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个餐厅以及服务于这个餐厅的盲人所寄予的美好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声音里有些许惊慌”。见第7段。也没有“与‘我’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也曾经被“吓了一跳”。见第 8 段。 2.试题分析:注意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一群盲人服务生的精神面貌)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人尽皆知的,勿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 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 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 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 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 。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 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1.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奉行“送去主义”,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将汉语言文字送出去。

B. “送去主义”要送去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有价值的文化精髓。

C. “送去主义”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D. 全世界环保问题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如能切实实行中国的文化,必能济西方之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因为汉语言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我们才提倡“送去主义”。

B.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早已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记载。

C. 作者在文中之所以提倡“送去主义”,原因之一是我们要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D. 虽然西方国家拿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我们仍愿意奉行“送去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鲁迅的“拿来主义”相比,该文的“送去主义”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

B. 因为西方不知道如何拿,拿什么,所以,发展起来的我们才提倡“送去”。

C. 早在古代,我们就有“送去”的先例,所以,今天,我们完全能够自信地提倡“送去”。

D. 真正的“送去”意义是重大的,不但可以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解决他们许多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你是如何理解心灵空间和生活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⑶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⑷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⑸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予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③顾藉:顾惜。

1.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2.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