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髓(suǐ) 给予(jǐ) 乞骸骨(hái) 残羹冷炙(zhì)
B. 孱头(càn) 囊括(nánɡ) 弄玄虚(xuán) 咄咄逼人(duō)
C. 驽钝(nǔ) 离间(jiān) 酹江月(lèi) 前合后偃(yǎn)
D. 追溯(sù) 慰藉(jiè) 汗涔涔(cén) 稍纵即逝(shāo)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那年,那猴
柳边河
秋收过后,生产队会计稀里哗啦拨弄算珠,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准备开分红会。每年此时,段二爷和他的母亲总会有盼头。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能出工的劳力。
段二爷其实并不姓段,也并不是能够称得上“爷”的老头。他叫佟寿,虚岁二十的年轻壮小伙。为何叫段二爷,都是那回看猴戏看出来的。耍猴戏的人姓段,叫段二爷,身材瘦瘦的,佟寿和他差不多。那年秋收后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猴来到小村庄里耍猴戏。吃完晚饭老老少少早早地来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围坐上了。佟寿家离晒谷场近,自然就来得早坐在最前面。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戴了官帽穿着官服的小猴,提着个小锣咣咣咣的绕场一周就算开场了。猴戏耍得精彩就不必说了,大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不知那耍猴戏的段二爷变了个什么戏法,把坐在前排的佟寿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那小猴把佟寿当作段二爷在他身上又抓又抚,弄得佟寿不知所措,头发被抓得乱蓬蓬的。身边的人明明看着坐的是佟寿,怎么会成了段二爷,都感到不解。从此,佟寿就没有哪一个叫他佟寿,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段二爷”了。
分红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进钱的人家不必说,补钱的人家就得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出来,补给那些劳动日挣得多的。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要想把什么变一分钱是没有什么可变的,唯独自留地里种点辣椒或其他的经济作物,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所以每到要分红的时候该补钱的人是愁上眉头。
有的进钱人家与补钱人家相互谈好,答应喊着,等哪时有了哪时给。段二爷没有找哪一家喊,自己的劳力,癞子头上的虱子——跑不脱。他想到的是进现钱,好实现他的愿望。
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桌上摆着一沓钞票。段二爷看着那沓钞票逐渐地矮下去,完全消失了,会计还没有叫到他的名字,他全身冰凉。
会计终于叫到他的名字,宣布他应进一百三十元,比去年多了十五元。尽管多了十五元,段二爷心里高兴不起来,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会计接着念了下一个人的名字。
下一个是佟金银,生产队长,是段二爷亲幺爸,人多劳力少,应补一百五十元。
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上交给了出纳,剩余一百三十元。他望了望段二爷,大声地喊,段二爷,喊到哈,过几天给你。
说话算话哟,幺爸。段二爷只得应承了一句。你放心,男儿汉大丈夫。佟金银拍着胸膛慷慨答道。
腊月说到就到,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段二爷分红该进的钱还没有到手。心里着急,亲自登门要账。佟金银满口答应,行,没问题,等会赶场就给你找来。你放心,好侄儿,下午我亲自给你送来。下午六点钟了,段二爷还不见幺爸拿钱来。一下午他都死盯着佟金银赶场回家的路,眼都望穿了。天色渐渐朦胧起来,他终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朝这边晃动。那影子他很熟,不错,是佟幺爸,喝醉了酒,一路乱七八糟地唱着京戏:咣扯咣扯咣……
段二爷心急火燎,不等他咣过来就扑了上去。佟幺爸一把抱住段二爷,好侄儿,我晓得,我晓得,然后用醉气熏熏的嘴对着段二爷的耳朵耳语了几句,段二爷还没愣过神来,佟幺爸用京腔大笑着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段二爷的钱还是一分没得,别人家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冷屁熏烟,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中烧,再次登门催帐。这次段二爷是麻了脸,甚至是开黄腔不认亲了。佟金银,你跟老子拿钱不,不拿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佟金银看到一个晚辈指名道姓骂到自己脸上来,又是堂堂的一队之长,顿觉不光彩,恼羞成怒,站出来指着段二爷一阵骂,腊时腊月的你吼哪样?老子又不是说不拿,你那点老子拿不起是不是,老子少喝两杯……
邻居七八个男劳力汉上前各自劝说才算把火扑灭。
年三十,佟幺爸为了表示歉意,置办了年饭把段二爷母子俩请到家里。佟幺爸一阵甜言蜜语劝下三杯酒,然后又亲情加感情滔滔不绝,乖侄儿,幺爸实在是对不起你,今年幺爸确有难处……摆了摆头,叹一口气,举杯同段二爷又连干了两杯接着说,明年,明年补偿你,让你工分挣得更多,幺爸说话算话,绝对不骗你……又是两杯下肚,段二爷不胜酒力,有些昏昏的了。佟幺爸接着话茬把他的意思讲完,明年佟石川家饲养耕牛到期了,我把它转让给你,一年多挣三百多个劳动日呢。你想想,三百多个劳动日一年多收入几十块啦……
段二爷懵懵懂懂地听着,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等他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段二爷被鞭炮声震醒,模糊中仿佛又看到那只猴在他身上抓捞……
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段二爷什么样的情感?
2.小说中的佟金银是什么形象?请简要概括。
3.小说叙写“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秋收分红展开的,却花了不少笔墨交代“段二爷”名字的由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采 桑 子
朱敦儒①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②。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③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人,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流寓两广,居南雄州。本词即作于客居南雄州时。②长安:这里指代北宋首都汴梁。③玉人:此处指歌妓。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甚矣,汝之不惠
C.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 以为轮,其曲中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叙述不符合课文最后一段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最后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B. 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是“不舍”还是“舍”。
D.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
A. 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母女同台征婚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 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名著位列其中。
D. 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 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C.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 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 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 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D. 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