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往深圳的火车 张迎春 半年多了。自从老伴去世,儿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往深圳的火车

张迎春

半年多了。自从老伴去世,儿子的电话就没消停过。儿子让他把店盘出,去深圳和他们一起过。

老李舍不得,店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接过来十多年了。当时夫妻俩积蓄不够,东借西凑,才盘下了这家店。夫唱妇随,虽说没攒下多少钱,靠着这店也供儿子读了大学,结了婚。

儿子一天一个电话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总有不去的理由。直到有一天,儿子说,我们两口子要去外国进修,把你孙子一个人扔家里?这回他没话了。

老李较舍不得的就是大哥了。一起打球多年,他的身体结实了,球艺长进了,和大哥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大半年,大哥更是嘘寒问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和他耗在了球场上。飞旋的球,让他沉到谷底的心又轻盈起来。

那天,他和大哥说了兑店的事。大哥说,我孙子一直想改变经营方向呢。

想起多年前,老李至今都内疚。那年大哥提议两家合伙做生意。老伴不同意。朋友就是朋友,一合伙,说不定生意做不长,朋友也没了。老李不以为然。人和人不一样。你看咱和大哥,这不一直亲如手足嘛。

出兑的消息传开后,老李接到好几个电话了。老朱出价较高,老李没有应承。

老朱说,别给别人,我再加点。这就把定金送过去。老李赶紧说,别别,等我电话吧。

大哥每天长问短,看样子真是下定了决心

进站,出站。车停,车开。下车上车的人带进来阵阵寒意。

老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十多年的心血低价盘出,老李真舍不得。可是大哥要兑,另当别论。往下一想,老李又划开了魂。这行不比当年,支个摊儿开个店谁干谁挣。现在不行了。这两年算算,除了维持家用所剩不多。大哥兑过去能挣钱吗?他把价格压了又压。看样子大哥心里也没底,眉头紧锁着。

那天哥俩吃饭。大哥说,李呀,不用特意照顾大哥,同样的价格先紧着大哥就成。我知道你这些年挣的钱都在货里。深圳物价高,你那俩退休金不当事。手头松快点给孙子添点啥,不也脸上有光嘛。

大哥这么一说,老李更不安了。他没回答大哥的话,他还在想着怎么能让大哥接过去就挣钱。原打算为减少损失带一部分货去深圳,他决定不带了。都给大哥吧。②大哥淡淡地说,谢谢啊

“哐当、哐当”的火车钻进无边的夜色,老李失眠了。

老李的眼前总是大哥那张没有笑容的脸。

老李睡不着就翻清单。那摞清单都快翻烂了。狠狠心,部分商品半兑半送,部分商品就送大哥吧。大哥的眉头总算舒展了。

能让的让了,不能让的也都让了。老李还是睡不着觉。隔行如隔山。他经营的项目技术含量比较高啊。嗯,距离儿子出国还有段时间。儿子推后几天再出国,他可以手把手地多教教大哥的孙子。

大哥脸上有了笑容,老李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一阵沙沙的雨声。车窗上有眼泪在聚集,承受不住就流了下来。

前天,临出门下雨了。终于不用风雨不误地去看店,老李心里一阵轻松。看看日历,他还是打着伞出了门。

离他去深圳的日子不远了。再跟大哥和大哥的孙子多聊聊吧。

进得门来,大哥的脸色有点沉。老李关切地问,怎么了?大哥脸色不好。大哥说,没事,昨天没打球睡得不太好。老李说,今晚吧。今晚再跟大哥过几招。大哥的孙子说话了。李爷爷,今天老朱来了。大哥向孙子摆手。孙子不管不顾。老朱说你兑给我们的价格太高了。大哥说,李,别听小孩子乱说话。他懂什么。

明显感觉到了大哥的不快,老李后背发凉。张了张嘴,又把嘴闭上了。老朱还有这么一手,大哥不会真信了老朱的话吧?

想着大哥这么多年对他的好,老李心疼地又做了让步。后来就连老伴去世前新换的电脑都送给了大哥。那可是老伴的心爱之物啊。

唉,钱总有花完的时候,和兄弟情分比,不算啥,真的不算啥。

③站台上,老李望得脖子都酸了,每有见到大哥的影子。

大哥来了。“李呀,到了深圳找点事干。一下子闲下来,人老得快呢。球也别停,啥时回来还跟大哥过几招。”

老李把被子往身上拽拽,火车一路向南很久了,怎么还这么冷啊?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大半年,大哥更是嘘寒问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和他耗在了球场上”,可见大哥热爱打球,重兄弟情谊,是一个心思单纯、本分厚道、体贴入微的人。

B. 大哥提议两家合伙做生意,而老李的老伴不同意,这表明她是一个势利精明的人;而老李不以为然,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大哥就是亲兄弟,没有必要提防。

C. 小说多次描写了大哥的“眉毛”“脸色”“笑容”等神情反应细节,既使人物性格彤象鲜明,个性突出,又使行文笔法细密,前后照应,逐步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哐当、哐当的火车钻进无边的夜色”“一阵沙沙的雨声”,这些简洁的景物描写,巧妙地烘托出主人公老李在开往深圳的火车中处于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情绪。

E. 通观全文,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以老李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单向推进,通过叙述老李把店出兑给大哥这件事,旨在表达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世风的颂扬。

2.小说在刻画老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文中三处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CD 2.①善良忠厚。从老李反复为大哥着想如何能让大哥兑到店铺有赚头,可以看出他为人忠厚、善良。②重情重义。从他的话“你看咱和大哥,这不一直亲如手足嘛”可以看出他对情义的看重。③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无私心。从他对大哥察言观色,敏锐捕捉对方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可见他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没有私心。(此外,若能答出老李的“敏感”(或“多愁善感”)“内敛”“沉稳”“爱孩子”等,并能引用原文相关情节或细节表现来解说,亦可酌情给分) 3.①表现了大哥旁敲侧击,急于盘得店铺的心理;②表现了大哥得了便宜却又假意掩饰(或“深藏不露”),想得更多好处的狡黠心理;③表现了老李的失望、怅惘的心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表述巾“热爱打球”“重兄弟情谊”尚可,而“心思单纯、本分厚道、体贴入微”这一分析则不恰当,纵观全文,“大哥”是一个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人。B表述有两处错误,一是“她是一个势利精明的人”,这一分析缺乏依据;二是“他认为自己和大哥就是亲兄弟”,这是不恰当的,原文说“亲如手足”,并非“亲生兄弟”。E表述至少有三处不当,一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这一分析与原文不符,原文采用倒叙,通过呈现主人公老李的回忆、思绪,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以老李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单向推进”这一说法并不完整,其实小说主体部分安排了情节的套式结构,老李对盘出店面事件的回忆中还套着“大哥”如何工于心计获得店面这一情节线索;三是“旨在表达对‘人间白有真情在’的世风的颂扬”这对主旨蕴含的理解是不恰当的,从全文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内蕴看,本文的深层主旨在于批判世道的炎凉、人心的不古,通过这一批判,来表达对真情真意的淳朴世风的呼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先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点,然后总结其形象特点,注意列举相关事例。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本题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即可:①善良忠厚、②重情重义、③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无私心。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回答时要结合前后语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一句抓住“问长问短、下定了决心”,再结合上下关于文关于出兑店面的信息可知,大哥并不是真的关心老李,而是旁敲侧击,急于盘得店铺的心理。第二处抓住“淡淡地说”表面上是大哥不高兴,其实是假意掩饰,想得更多好处的狡黠心理。第三处抓住“望得脖子都酸了”,表现了老李期盼大哥来的心情和没见大哥来的失望、怅惘的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

B.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几乎全在玩手机。

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                        ,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你熟悉的诗歌题材类型中任选两种,以诗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山水诗是一位隐者,明月、清泉、宁静、淡远,让人喜爱又留恋。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