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5字。
重提阅读经典,看似老生常谈,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经典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 ①__。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重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者感受管理文化;其次,经典作品超越时空, ②,__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绘的项羽始终不妥协与现实,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任何时代都有研究价值。因此__③。
依次填入下边两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荀子阐发的“礼”的人文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而不是使礼制作为宗教的一种仪规。试举一例以明之。如,荀子对于人问“雩而雨何也?”回答说:“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则典故。“雩”原是一种宗教色彩很浓的求雨仪式,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仪式,只是认为不应当把它神化。换言之, ,荀子认为还是有意义的。
①人们常常是把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纳入到礼制中去
②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常常被人们纳入到礼制中去
③虽然荀子在这里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④荀子在这里虽然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⑤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⑥即使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年,我省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已基本完善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
B.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 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 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贾谊的《过秦论》中通过秦由盛到衰的历史事实的论证,最后得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在赤壁战场上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B. “幽人”与“孤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与契合,极富夸张的意味,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C. 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D. 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华彩重章、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E. 苏轼“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写“孤鸿”遭遇不幸,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用了托物寓人的手法。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