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 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縢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C. 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D. 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 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C. 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 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 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C. 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D. “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充满了矛盾。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
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
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旁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
我们的怕,大概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
模仿画线句子,仍以“我喜欢”开头,重新造两个句子,使句式形成排比。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将下面四句话组成一副对联,然后按要求用楷书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魂牵桑梓 义报祖国 情爱唯倾荆楚山 放逐难泯诗人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昂贵的哨子
富兰克林
有次度假,朋友们把我的口袋塞满了铜板。那时,我还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拿着钱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忽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只哨子正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回到家里,我洋洋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乱窜,一家人给我吵得个鸡犬不宁!但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都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瓜,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如果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了!我觉得很委屈,伤心地哭了。羞耻之,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
这件事,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日后的生活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懂得了节省开支。
当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见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
那些a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和美德,弄得众叛亲离!
那些b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入政治风云,却贻误正事而落败破产!
那些c的守财奴,为了发财致富,变得嗜钱如命,放弃了同胞的尊重,好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
那些d的庸人,只顾寻欢作乐,最后成了弱不禁风之病夫!
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每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的住宅、昂贵的马车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
“真是好可怜啊!”我忍不住叹息,“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错误的估计,导致自己盲目行事而造成的!(选文有改动)
1.文章开头写“把我的口袋塞满了铜板”,请指出这句话的作用。
(1)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2.给文中a、b、c、d空缺处依次各选一个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投机钻营 欺世盗名 克勤克俭 华而不实
B. 投机钻营 沽名钓誉 光宗耀祖 好逸恶劳
C. 趋炎附势 沽名钓誉 一毛不拔 碌碌无为
D. 趋炎附势 欺世盗名 挥金如土 好逸恶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哨子”的含义。
(1)我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
(2)我看见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
4.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