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遇见仿...

作文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最近持续霸屏的央视新推出的栏目《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遇见——一段文字,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给你以启迪,让你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使你重新了解一个人,或者是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请以“遇见”为话题,发表你的观点,记述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感情。可议论,可记叙,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感恩相遇 人生就像一趟列车,这路途中会有许多站口,来来往往的人群会在这里上车或是下车,不知道是否会有人陪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是无涯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们的遇见不是一个起落无恒的故事,只是一个短暂的不完整的片断。 穿着蓝色上衣,戴着眼镜的女孩和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在夏日午后的夕阳中等车。当一辆满载的车在男孩身边停下时,男孩对站在后面的女孩回头说:“上车吧!”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遇见,男孩善意的提醒让女孩有些意外。不过她看清他嘴角微翘,划出一条好看的弧线——浅浅的微笑。等他们挤进拥挤的人群中,车缓缓起动,日落之前的橘色光线硬布在车窗上,浅蓝色车窗帘有节奏地随着车子左右摆动。夏日的风透过车窗吹进来,扬起女孩的一缕发丝,轻舞飞扬后重新滑落在她的肩上,留下清幽的馨香和优美的弧线。 男孩高昂着头,清澈的眼睛望着前方。女孩在鼻梁上架上玻璃后,可以折射出更多的阳光,她穿过玻璃片穿过阳光,穿过时间和空间注视着他,拂过的风将思绪拉得悠远绵长。他站在她用阳光构筑的世界里,女孩默默地凝望着男孩,她的眼里只剩下他清亮的眼眸,漾着被岁月筛过的沉寂的微笑。微风从车窗进入,送来阳光的气息和路旁每一片叶的呼吸,滑过他们灼热的肌肤,女孩与男孩握着同一根横杆,温度在冰凉锃亮的横杆间传递。 他们短暂的遇见注定是一场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电影,就像流水一样,流过时光的滑坡,然后匆匆逝去,一瞬间但却经历了永恒。 以后男孩女孩再也没有遇见过,只是男孩那个回头向她微笑的表情却定格在女孩的电影里,久久无法散去。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们的遇见是一场缘分的演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话题作文,以“遇见”为话题,材料内容“给你以启迪,让你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使你重新了解一个人,或者是发现更美好的自己”可知,遇见的可能是物质方面内容,也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内容,总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差距太大,在你眼中是习以为常   ①   。就好比北方人冬天蜂拥到南方看海,这在南方人眼中却是一种奇怪的景象;而北方人看到南方人将薄薄的一层雪叹为银装素裹的奇景,   ②  。降雪的时候,北方朋友秀出了优越感;但提到阳光海滩,南方人不也是底气十足?所以说,大家生长在不同的区域环境,   ③  ,需要彼此尊重和欣赏。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①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在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

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B. 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 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D. 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1941年5月24日,鲍勃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2)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