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列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列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

③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BD 2.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解析】本题属于诗歌鉴赏的考查,分别考到了诗歌的语言、形象、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本诗属于送别诗,质朴平实,容易理解,解答时应结合全诗内容考虑。 1.试题分析: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应是“朋友”。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2.试题分析:分析作者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表情感的字词及写景的语句进行分析,如标题中的“送”则表现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揽君衣袂更移觞”与朋友的惜别之情;颔联“莫叹”“每年春草芳”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劝慰之情;颈联“雪过蓝关寒气薄”“怨声长”等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关怀;尾联“应无惆怅”“非我乡”表达的是对友人深切的希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 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 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关进监狱十六年。

B. 沈束要求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翻译: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

李 冰

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

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丰厚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正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在格子里,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0.3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是“半盲人”,“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炼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

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勉励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

(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

②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富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百度百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B. “……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散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写作的思想追求和责任担当。

C. 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

D. 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

B. 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C. 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及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了中外文化的厚重。

D. 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

E. 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国难、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突,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摧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宗璞为何能成为“多奖作家”?请根据作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娱乐圈的“雷人”现象

作为当下的流行语,“雷人”一词据称最早源自2008年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这个倒霉蛋也因此成为了打造流行语的先驱,自那以后,所有被“雷到”的人的血液中似乎也延续了他被雷时的情绪因子:无奈,无语。

不过,不仅仅是中国的选秀舞台上站着外表雷人的歌手,不仅只有中国在播放雷人的影视剧,欧美娱乐圈时时有“雷阵雨”划过天空。

2009年4月11日,英国独立电视公司著名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正在进行。身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老土的苏珊博伊尔上了台,著名“毒舌”评委西蒙克威漫不经心地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48岁的苏珊回答:“当一个专业歌手,成为伊莱恩佩吉那样的歌星。”所有的人哄然大笑。

之后,苏珊在音乐声中开始演唱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曲目《我曾有梦》。歌声响起的一刹那,评委和观众都震惊了,而这一幕也成为2009年4月中旬全球网络点量最高的视频。数据显示,苏珊大妈比赛视频的收看人次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1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视频的5倍,她还获得了好莱坞明星黛米摩等名人的支持,博彩公司也围绕她的比赛名次随时调整赔率。

尽管在《英国达人》决赛中,苏珊惜败于歌舞组合Diversity的10个孩子,但是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位自强不息的大妈。

苏珊自曝最初参赛的目的仅仅是想通过电视节目找到一个伴儿,但她雷人的外形与天簌般嗓音形成的巨大反差,却成就了今年娱乐圈的最大神话。英国媒体评论,“许多人被感动,是因为苏珊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美国《娱乐周刊》著名记者施瓦茨鲍姆在博客上写道:如今的大众流行文化充斥着外形包装,而苏珊·博伊尔毫无矫饰的艺术力量“重新定义了美丽的衡量标准”。

苏珊本人表示,自己早就预料到人们看到她的外表会有些鄙视,但自己决定让他们刮目相看。“你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她热情的说。

    娱乐明星也并非时刻以“雷人”为己任,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制造“drama(戏剧性事件)”,但是每次这类事件发生都会吸引众人目光,而此时讨论这些事件的道德意义着实没有太多必要。“我这一路走来,就像在耍空手道。”几度做出疯癫事的小甜甜布兰妮在谈及自己如何驾驭“名气”这一双刃剑时如是说。但一路走来像在耍空手道的明星们,何止布兰妮一人?

在国内娱乐圈,类似的话题人物也是层出不穷,但这些“雷人”标杆与西方前辈相比,显然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当西方娱乐圈的高手们已经把“雷人”玩成一种风格,一种行为艺术,我们的“雷人雷事雷片”却大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山寨阶段。

    在求新求变的娱乐圈,“雷人”有时候并不是坏事,麦当娜出道时那些骇世惊俗的装束早已成为最经典的流行符号,谁能断定LadyGaga的白发皮衣不会在20年后被视为时代象征?就在我们身边,当年《庐山恋》里张瑜和郭凯敏的惊世之吻、费翔连蹦带跳的“一把火”,当时看来不也很有“雷人”之嫌,可很快就化为流行。要想化“雷人”为时尚,靠拾人牙慧式的山寨大法肯定是不行的,还要挖掘创意,真正抓住在流行风潮前到来的那缕闪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低级状态的“雷人”境界,成为引领潮流的那一声巨雷。

节选自《环球》2009年第九期《欧美娱乐圈的“雷人”现象》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雷人现象”表现的一项是(  )

A. “无奈,无语”是娱乐圈“雷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情绪因子。

B. 娱乐明星更多时候只是在制造戏剧性事件,但是每次这类事件发生都会吸引众人目光。

C. 西方娱乐圈的高手们把“雷人”玩成了一种风格,一种行为艺术。

D. “雷人”要化为流行,还要挖掘创意,真正抓住在流行风潮前到来的那缕闪电。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雷人”一词最早源自20088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

B. 2009年娱乐圈的最大神话是苏珊雷人的外形与天簌般的嗓音,她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

C. 娱乐圈中的“雷人”现象主要是从装束打扮上来界定的,是一种行为艺术。

D. 在国内娱乐圈,“雷人”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但却大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山寨阶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珊大妈比赛视频的收视率远远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收视率,说明人们对国家大事并不特别关心。

B. 苏珊·博伊尔的自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老土创造的“雷人”艺术力量,使人们对娱乐圈的美丽有了新的衡量标准。

C. “名气”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个人在成名后,只有耍空手道,才能不让“名气”伤了自己。

D. 中国娱乐圈真正抓住流行风潮到来前的那缕闪电,就一定能够摆脱作坊式的山寨“雷人”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古人读书,佳话颇多。最被人们称道的有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2)高尔基曾说:“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对以上关于读书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共鸣和思考?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副标题,另拟正标题,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