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文须有益于天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习题
2015年4月15日傍晚,北京遭遇近13年来最强沙尘天气。PM10浓度水平明显上升,能见度小于1000米,北京多个站点PM10已达1000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150微克/立方米)的5.6倍。沙尘暴这个久违的词语再次成为广大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面对沙尘的“袭击”,许多市民直呼“受不了”“沙尘比雾霾更可怕”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行人调侃道:“忽如一夜沙尘来,一寸‘黄金’满窗台”。
22.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述。字数120左右。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鳗鱼灯
杨祥生
秋天的大江,风平浪静,宛如一马平川,正是捕鱼的佳期。
渔人和大黑猫正不遗余力地追捕受伤的鳤鱼,几天来的飞船击水,累得他气喘吁吁。
这条鳤鱼真大真猛呵,是渔人打渔几十年碰到的头一遭。他清晰地看到,这条鳤鱼体长如蟒,鳞白似雪, 头尖像刀, 腮红比火。眼看鱼已经困在网中,可惜他动作稍缓, 收网时慢了半拍。捕渔者谁不贪图擒只大鳤鱼,这是高超技术的象征, 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谁拥有了它, 谁就是渔王,他怎能不心狂意乱呢?然而鳤鱼非等闲之鱼, 它身陷罗网, 闷劲大发, 奋不顾身朝前猛冲, 网破鱼逃。他急中生智, 拔出鱼叉从天而降, 只见水面泛起一团红水, 一股白浪划成一条线疾飞而去, 受伤的鳤鱼就这样遁人大江。为此, 他急得在小船板上跺了几脚, 后悔了好大一阵。
凭多年来的打渔经验, 他知道大凡受伤的鱼只管往前冲, 不会往后退。他不气馁, 竟下定不逮到大鳤鱼誓不罢休的痴劲。他迅速收网, 一只小鲥鱼缠在网眼里, 他悄悄地放到水里,职业道德告诉他,这是国家放养的鱼苗, 严禁捕捉。啊,一条鳗鱼,他一把捉住放到鱼篓里。据说渔人最忌空手而归,如果打不到一条鱼就返船, 你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有了这条鳗鱼垫底, 他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一心一意追捕大鳤鱼了。
渔人大口大口抽了支烟, 顿觉神清气爽, 他用江水洗了把脸,吐了口痰, 拍拍麻木的双臂 , 强挺胸脯, 稳捺舵把, 瞄准目标驰去。小船突突驶了几个小时, 突然颠了颠,开始往下沉。他大叫一声:不好, 鬼滩!
渔人说的鬼滩是江夹口淤积混泥而成的暗滩,稍有负重物压上就下陷。他仿佛进了鬼门关, 从头凉到脚。
小船渐渐陷到船帮。他犹豫了片刻, 背起鱼篓, 搂住大黑猫跳下水, 靠娴熟的水性爬上岸。
眼前的情景令他傻了眼。白茫茫的芦苇密密匝匝,分辩不出东南西北。江风吹拂,发出哗哗巨响, 揪人心肺。天黑乎乎的, 犹如一只大黑锅笼罩地面, 阴森森悚人。露水簌簌从芦叶上落下, 凉得他直打战。 渔人筋疲力尽却没有一丝睡意, 他反复想到的就是充饥, 可是眼下干粮早已被鬼滩吞没,打火机也丢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条鳗鱼, 他将鳗鱼从篓里取出, 牢牢地夹在手指里。没有火煮熟怎么办?看来只有生吃,人饿急了吃什么都是香的。
大黑猫也饿得没有力气, 双眸半闭, 紧紧依在主人身旁。它看到鳗鱼, 一下睁开眼, 伸出长长的舌头, 咪咪地叫着, 声音低哑而凄婉。
他一惊,大黑猫几次救他于险境的场面又在眼前闪现。一次他躺在沙滩上睡觉, 一条毒蛇爬到他身上, 大黑猫用舌头舔了他一夜, 靠睡沫将他弄醒。
渔人心头一热, 便将鳗鱼递给大黑猫。大黑猫咪咪叫了几声,咯嘣咯嘣嚼着鳗鱼, 他仿佛欣赏一曲美妙的乐曲, 慢慢地进入梦乡。
渔人被一声呼喊声惊醒, 身旁站着几位陌生人,打着手电筒, 大黑猫咪咪呼唤着。
陌生人告诉他, 他们都睡了,只见床头站着只大黑猫, 不停地叫唤。他们知道有人遇到困难,就跟着大黑猫摸来。
打那以后, 渔人不打渔了, 在芦滩搭了间小棚,大黑猫守候在他身旁。每晚, 鬼滩旁有只马灯亮着,渔民们齐说,这盏灯是指路的鳗鱼灯。
(节选自《小说界》2012年第三期,有删改)
1.题目是“鳗鱼灯”,文末也以鳗鱼灯结尾。说说“鳗鱼灯”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中的渔人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渔人误入芦苇滩一段,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大黑猫多次就渔人的性命,而渔人在最饥饿的时候将鳗鱼给大黑猫吃,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现实进行探究。(6分)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舞幽壑之潜蛟, 。
(4)丛菊两开他日泪, 。
(5) ,水随天去秋无际。
(6)引壶觞以自酌,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客中九日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1.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