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 头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 头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沾自喜,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了话筒。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还有,龙副书记二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长是二把手,所以……”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开展支农活动。

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依然是小米负责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痛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误,‘倒镜’!”邓部长把桌子拍得山响。

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地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啊!”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么就不对镜头作些处理?”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小米深知罪不可恕,只想弄清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泪水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滚而出,一滴滴,晶莹透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将三次新闻摄制事件后小米的自我感受和邓部长的反应做对比,表现了小米在新闻专业水平上的不足。

B. 小说以漏镜、歪镜、倒镜等三个镜头,凸现了当前社会的一种不正之风,以小见大, 构思巧妙。

C. 小说对小米采用了心理描写,简洁而恰到好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单纯而无辜的小人物的同情。

D. “还要不要讲政治”的语言描写,具有讽刺意味,成功刻画了一个将“政治”庸俗化的官员形象。

E. 小说结尾,小米的眼泪滚滚而出,是想到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连累领导被批评,伤心自责而哭。

2.小说中的“邓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文末邓部长说“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小米”值得同情;有人认为,“小米”这个形象值得反思, 应该被批评。你同意哪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D项3分,B项2分,C项1分,A.E项0分 (2)①官本位思想严重,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②可悲可怜人物形象。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的意义拴在了唯领导是命之上,并且也屡遭批评。(每点3分,共6分。) (3)①回应了小说前面的情节,解释了邓部长批评小米的原因。②更好地塑造了“邓部长”的形象,凸显他对领导的唯命是从。③反映了当时的官场庸俗之风。三次批评,根据邓部长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不同的领导对他提出的。这表明具有官本位思想的领导不是个别现象。(每点2分,共6分。) (4)答案一:我认为小米值得同情。小米刚刚开始工作,满怀对工作的热情,积极认真。第一次采访,他是“兴高采烈地去了”,被邓部长批评后,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都会特别用心去注意、改正。他很单纯,完全不懂得新闻中所谓的“政治”。小米开始报道新闻时,完全没有邓部长所要求的“政治意识”,只是基于新闻事实去呈现。但是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非常值得同情。 答案二:我认为小米应该被批评。小米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闻”与官本位思想的冲突中,从未想过质疑、反抗,而是一味顺从。面对邓部长的批评,他没有质疑,没有尝试过抗争。他的努力与积极都是用在如何迎合领导的口味上。可以想象,多年之后的小米,将会是第二个“邓部长”。(8分。其中观点2分,具体理由3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这一系列对比,是为了表现邓部长以官本位思想指导新闻,而不是批评小米的新闻专业水平。错误。B.本项是对全文主题和构思的梳理,正确。但因较明显,故给2分。C.小米的形象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无辜”。D.本项是对语言描写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给3分。E.小米的眼泪是委屈的泪。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是却无法被认可,感到委屈。错误。所以选D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 诗中的名句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离骚》(节选)中表明屈原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道的两句是: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勇于超  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11分)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菊花开,菊花残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请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荆:即指楚。

1.

A.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也是:正确

B. 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感谢

C. 大怒,自驰频阳如:去,到

D. 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竟:最终

2.

A.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3.

A. 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 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 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 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4.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关于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问题,是西方美学界讨论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艺术是可以界定的,艺术的本体就是审美意象,因而,我们认为艺术与非艺术是应该加以区分的,区分就是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由于美(意象)与美感(感兴)是同一的,因此区分也就在于这个作品能不能使人(产生美感)。王夫之说:诗言志,歌咏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王夫之在这里把可以不可以作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最根本的标准,这是非常深刻的。这是从艺术的本体着眼的。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因此它必然可以,也就是它必然使人产生美感。如果不能使人产生美感,那就不能生成意象世界,也就没有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流派提出了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的主张。1917年大名鼎鼎的杜尚在美国纽约把一件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提交到艺术展览会,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什么是艺术?艺术与非艺术有没有区别?这件小便器本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是一件现成物,现在杜尚在上面签上一个名字,就把它从实用的语境中抽脱出来,并把它放入艺术品的语境中。杜尚这样一个做法,它的意义就在于抹掉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抹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在杜尚的影响下,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许多流派。都提出消除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的主张。其中以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这两个流派最突出。

波普艺术家所做的就是把世俗生活中的现成物,如破汽车、破包装箱、破鞋、旧轮胎、破布等等,通过挪用、拼贴、泼洒颜料、弄成模型、奇异的组合等等手法,努力使其变得鲜艳、醒目,既像广告又像实物陈列。波普艺术家认为这样的现成物就成为艺术品了,其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事物是美的,波普是每个事物。观念艺术也是受杜尚的启示而产生的,观念艺术家约瑟夫·库苏斯就说,杜尚的现成品构成了从外表观念的变化,所以是观念艺术的开端。杜尚说过:观念比通过观念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意思得多。一个现成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艺术家赋予它一种观念。在观念艺术家那里,一切东西,文字、行为、地图、照片、方案等等,只要是能传达观念的,都可以是艺术。

我们在前面说过,我们认为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所以我们认为艺术与非艺术是应该加以区分的。区分就在于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能不能使人感兴

拿波普艺术家来说,他们把工业社会的现成物通过挪用、拼贴等手法而命名为艺术品,但他们并没有解决如何使现成物性转化为精神性的问题。波普艺术家把废品从垃圾堆里捡出来,并且放置到美术馆内,却仍然没有赋予它们生命。因为艺术家没有赋予它们以。波普艺术家成了艺术中的拜物教,艺术的生命不是,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意象世界)。波普艺术总让我们看到物,却很难让我们观到,因为没有便不能感兴,不能感兴便不能生成意象,不能生成意象便不是艺术。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某些波普作品那种奇异的组合也能产生某种奇异效果,但是那种奇异效果并不是审美的效果。

观念艺术家把观念作为艺术的本质从而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在理论上也是不能成立的。观念不是艺术。王夫之一再说,艺术不是,艺术是意象,而意象是根本性质不同的两个东西。意象使人感兴,不可能使人感兴。把观念作为艺术从而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总之,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某些作品,没有任何意蕴,因而不能生成审美意象,也不能使人感兴.它们不是艺术。

                                 (选自《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王夫之从审美意象着眼,把能否看作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最根本标准。

B.杜尚的《喷泉》只是一件单纯的现成物,并非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C.文中引用了安迪·沃霍尔和约瑟夫·库苏斯的话是为了说明如何界定艺术。

D.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作品缺乏审美意象,无法感兴,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
2.关于波普艺术,以下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波普艺术主张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抹掉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

B.波普艺术认为,生活中的现成物通过挪用、拼贴等手法可成为艺术品。  

C.波普艺术把生活中废弃的物品通过挪用、拼贴,让性转化为精神性。

D.波普艺术总让我们看到物,但不认同能传达观念的现成物,都是艺术品。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诗言志,能言志者即为艺术。

B.咏言者即为歌,即为文艺作品。

C.能让人观到者方为文艺作品。

D.有者即为作品,亦即为艺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好忙”“我忙死了每天有很多人这么说,成为了大多数现代人的标签。但是语气各不相同,有的是无奈,有的是烦恼,还有的是自我标榜,是得意自豪。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立意明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