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探索与美
冼鼎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展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无怪乎在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之后,对于眼前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这样写道:“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越可理解,也就越索然无味。”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选自《门外谈美》,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引用物理学大师劳厄的话,有何作用?(6分)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的内涵。(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清粥
王岫榕
⑴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⑵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⑶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⑷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⑸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⑹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⑺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⑻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⑼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⑽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⑾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⑿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摘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4.8)
1.文章详细描写了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请简单概括这个过程。(6分)
2.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⑸段划横线语句的作用。(4分)
3.请修辞角度赏析第⑿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煮一锅清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 一肌一容,_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3)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4) 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 ________,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6)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尚书》)
(8) 知人者智,____________。(《老子》)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4分)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2.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3分)
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C.图书富百城 D.此地有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