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15)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

(16)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何作用?(5分)
2.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为什么自责猥琐?(3分)                                           
3.结合前文,说说第节是怎样描写老叟的?有何作用? (6分)
4.请结合文章分析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6分)

 

1.①自然环境:北京寒冷的冬天(1分)。社会环境:商业味浓,人情味淡(1分)。(答出“寒冷”、“人情淡薄” 等大意即可。)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1分)。②为下文写老妪在寒风中等待作铺垫(1分)。③衬托了老妪诚实善良的尊贵形象。(1分)。 2.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 。后来老妪退还了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3.用了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用了许多和前文描写老妪相同的话(2分)。目的:刻画一位具有同样尊贵品格的老人,进一步烘托老妪人格的尊贵(2分)。 4.从“我”看到卖茶叶蛋的老叟时的表现和文章最后的抒情、议论可以看出(3分),“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为作用题,考查结构。自然环境,与天气气候有关,社会环境一般指人们活动的场景与气氛。抓住文段中“冷天”“生意就冷清”两关键词,在结合作者所写的心里感受“我不明白……”来根据两种环境的特点。然后阅读全文,从点明事情发生的环境要素、铺垫下文、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概括其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师说》)

(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6)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孔子语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16分)

童区寄传

柳宗元

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是越中户口滋          耗:减少

B.贼之,对饮酒            易:轻视

C.童微其睡                伺:伺候

D.虚吏                  白:告诉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父兄鬻卖,觊其利          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

B.疮手勿惮                  有槁暴,不复挺者

C.桂部从事杜周士余言之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D.愿以闻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自己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7分)

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4分)

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14分)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A.淮阴先,不利,却                      合:

B.驰入齐王,夺其军。                壁:

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            害:

D.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               阳:
2.高祖善于谋略,富有心计,他的这一形象特征表现在选文中的哪些事件上,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3分)
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7分)

1)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3分)

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4分)

 

查看答案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