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但一旦出就一发不可收,有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节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但他却坦然处之,一点也

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

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急于出名,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作者当初写毕业论文时,本准备了两个跟鲁迅有关的题目,但王瑶教授听完他的汇报

后,否定了前一个题目,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

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

代,面对着种种利益和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6分)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分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理解。

(8分)

 

(1).E A (2).①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②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③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 ①平时放任不管:从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②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③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 “沉潜”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①“沉潜”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②“沉潜”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1985年开始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③“沉潜”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批评已经三十多岁的钱理群……”错误。C项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前一个题目”“存放起,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D项“侧面描写”理解有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不具体,只是说“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 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

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

治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

。诗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11分)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博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居住)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坚壁不出                      壁:营垒

C.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兵部主事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兼掌关禁、海禁。

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D.讣闻又叫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4分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3分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富裕型结构过渡。消费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消费标识功能正在逐渐增强。在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的支出比例在下降,科教文卫等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消费结构正在逐渐升级,越来越呈现出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特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即不同阶层在消费上体现不同的需求。在较低阶层的消费结构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仍是这些阶层消费的主要目的,主要的消费支出仍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面;而在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消费支出更多属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对这些阶层来说,消费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休闲式消费、社交式消费、身份性消费、炫耀式消费是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向,消费更多的是与自我身份表达、社会认同联系起来。

大环境为人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很多机会,富裕之后的人们有了社会流动的欲望和可能,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囿于政策体制的局限,一生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如今,人们的流动欲望被激活,社会流动呈现出常态化,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异质多元的现代型社会结构发展,逐渐从封闭、僵化、凝固的社会阶层结构向开放、流动、分化、重组的社会阶层结构转变,具体表现在:各种新兴阶层、边缘阶层逐渐涌现,阶层之间分化速度加剧,不同阶层之间在不断地分化重组,阶层位序在重新排列,中间阶层的比例在迅速扩大,中下阶层的规模在逐渐缩小,现代型社会结构在不断分化与融合的彼此推进中日趋形成。

传统的家庭结构经历着巨大的变迁,原有的纵向型、谱系型的大家族式的结构正在缩 小,家庭规模正在向小型化发展。新的家庭结构类型不断出现,在城市出现了诸如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等;在农村,隔代家庭比例迅速上升,漂泊家庭和分离的核心家庭比例增加。此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出现平等化趋势,父权制、宗法家长制的情况正在大大改变。与之相伴,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问题,传统家庭观念、亲情感的日趋淡薄。在社会日趋多元、异质化日增的今天,我国的家庭结构如何顺应社会结构发展的趋势,使家庭结构的调整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发展相契合,理应成为今后政策制定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丰衣足食之后,社会结构的变化还会表现在民主意识的增强对政治结构的改善提出新要求,对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提出新要求,对社会管理格局中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大众参与提出新要求,对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新要求,对人际交往结构提出新要求,等等。

(选自谢志强《中国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应对》,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社会结构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逐渐升级,消费的功能更加多样化,科教文卫等消费支出比例不断攀升。

B. 在较低阶层的消费 结构中,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面。

C. 阶层结构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社会流动欲望被激活,社会流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向异质多元。

D. 在现代型社会结构形成过程中,我国的家庭结构顺应社会结构发展的趋势,家庭结构的调整与现代社会结构发展相契合。

2.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层级化,总体上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消费标识功能正在逐渐增强。

B. 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大家族式结构向小型化家庭结构转变,带来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

C. 丰衣足食后,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在民主意识的增强方面提出新要求,这正是社会结构变化的目标。

D. 社会阶层结构融合与分离之时,中间阶层的比例在迅速扩大,中下阶层的规模在逐渐缩小。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阶层在消费上体现不同的需求,在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集中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B. 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人们自由流动更加频繁,各种新兴阶层、边缘阶层逐渐涌现。

C.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农村隔代家庭、丁克家庭比例增加,这给农村发展带来了重大难题。

D. 社会阶层从温饱型消费向丰衣足食后的发展型消费转变后,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必须作出切实的回应和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