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基于对这一现象的 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些人把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 孔子的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 君道》 以礼分施,均徧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穗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是分配形式 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 因为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 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政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他分别把当作两种价值,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乎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 的问题。总之,是利用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 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作为分配形式同并非完全没有关系,它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其实,从另外意义上说, 孔子又何尝不患贫患寡呢,他对足食、足兵、民信的肯定,对庶、富、教的赞 许,就是最好的说明。确实是不安的重要原因,但历史表明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均贫富,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文化分 子特别是儒家的心目中,它不过是相对的平均思想,是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之意(封祖盛、林英南:《开放与封闭》)一定的贫富差距在私有等级社会是必要和必然,只是孔子在肯定使各个等级的财富与其身份地位相一致、强调等级分配的同时, 坚决反对过度贫富差距。当季康子试图借改革税赋制度以聚敛更多财富时,孔子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 先 进》)孔子讲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 !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节编自涂可国《也谈儒家的财富观》)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贫富差距己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忧虑,为消除社会隐患,孔子提出了 富的分配主张。

B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能简单解释为土地财产少,而是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指人口少。

C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在宣传平均主义。

D反对孔子富思想的人,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因为他们是在脱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的条件下加以阐释的。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的,都是手段和途径,他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工具理 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

B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平均,这样的社会财富分配 方式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

C贫富差距在等级社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孔子主张的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 在适当限度,则更有利于这种社会的稳定。

D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冉求还替他不断搜刮、聚积财富,这让孔子无法忍受,他认为季康子不应拥有比别人多的财富。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患不均,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均也是不安 的根源。这一点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B不安的首要原因,孔子理解这一点,他也因此患贫患寡,对足食、足兵、民信给予肯定,对庶、富、教进行赞许。

C是分配形式,是财富多少,二者虽无必然联系,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

D孔子提出了富的分配主张,是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和谐,本质是在强调等级分配与诸侯、士大夫的身份地位相一致。

 

1.1.A 2.2.D 3.3.C 【解析】 1.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A项,“已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没有依据。原文是“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孔子忧虑的“这一现象”是贫富差距。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 ①                  ,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②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而更应在其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

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化境,也就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     

A. 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B. 游历虽然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但是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C. 行万里路是必须的,通过游历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让游历成为绘画资料的源

D. 游历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因为游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3《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刘子晕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注]刘子晕huí:历经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的诗人,其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

白缢而死。梁主:梁太祖朱温。朱温定都汴京后,大兴土木,苦心经营,使汴京日趋繁华。
1.第二句中的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
2.全诗是怎样表现汴河景象的?诗人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