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 20世纪30年代,梁振英的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

20世纪30年代,梁振英的父亲梁忠恩只身离开家乡山东威海闯荡香港,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于1954年8月出生,有一姐一妹,是家中独子。二十岁之前,梁振英与家人住在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小时候,为省一毛钱的电车费,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是走路上学。上中学时,为节省每顿一块五毛钱的饭钱,梁振英总是步行半个小时回家,用十分钟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再匆匆忙忙赶回学校上课。从上幼儿园起,梁振英就已经开始忍受贫困生活的煎熬。但懂事的小振英只是默默承受,从不抱怨。稍大一点儿时,他就开始分担家务活,帮助母亲买菜、择菜。为了贴补家用,帮附近的塑料玩具厂加工塑胶花。当时梁振英才十一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塑胶花。这段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第一堂人生课,不仅培养了他不畏艰辛、自食其力的能力,还让他认识到执著追求的可贵。

梁振英从小成绩优异。他从荷李活道警察小学毕业后考入香港著名的中学——英皇书院,后又进入当时的香港工业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建筑测量系。取得高级文凭后,梁振英于二十岁那年前往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现为西英格兰大学 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在留学英国的三年多时间里,梁振英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他每周打工三个晚上,每次六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为了节省车费,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步行十多公里。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当时梁振英是当地香港留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每个星期天他还去教当地的华侨子弟学中文。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

学成回港的梁振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起初,他加入老牌测量师行“仲量行”,成为一名测量师。过了五年,梁振英被擢升为这家英资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第一位华人董事。当时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梁振英年薪已高达上千万港元。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93年,梁振英创立了梁振英测量师行。2000年,通过互换股份与英国DTZ及新加坡的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合并,梁振英测量师行易名为戴德梁行。这家布点遍及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房地产服务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2006年,梁振英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首度晋身集团董事局。一年后,梁振英又由戴德梁行北亚区主席升任为亚太区主席。此时,离他事业起步刚好三十年,梁振英已从一无所有的小青年变成了颇具经济实力的香港企业家。

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十个专业团体五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身为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成员的梁振英,就开始与内地结缘,并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1984年,中英谈判碰上新界的租约问题。当时,新界的全部土地楼房,不论地区、新旧、用途,地契年期全部在1997年6月27日届满后,由中、英两国共同解决。由于当时内地还没有房地产市场,缺乏经济和合约上的知识,中央想找个香港人咨询意见。有位官员记起一个经常到内地讲课的年轻人——梁振英,就请他帮助写意见书。梁振英立即动笔撰写。几个月后,这份意见书中的建议成为中方意见,并成为《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关于土地契约》的主要内容。

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同时,梁振英亦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85年,梁振英出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1993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1996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1997年出任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召集人。此外,他还担任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梁振英不无自豪地回忆道:“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选自2012年第6期《名人传记》,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振英童年时代忍受了贫穷生活的煎熬,他从不抱怨,积极分担家庭生活的负担。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自食其力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B.梁振英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香港取得高级文凭后,前往英国留学,学费和生活费自己打工解决,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

C.梁振英学成回港后,加入了老牌测量师行——仲量行,很快就成了行业的领头人,工作了十年的时间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D.梁振英四十岁时创立了自己的测量行,几年后与英国和新加坡的两家公司合并,他的戴德梁行成为亚太区同行中规模最大的公司。

E.本文撷取梁振英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积极生活、刻苦学习、心系祖国的事迹,记叙梁振英从寒门弟子到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历程。

(2)梁振英青少年时代是如何面对贫困生活的?(6分)

(3)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4)梁振英从寒门学子成长为行政长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梁振英成功原因的理解。(8分)

 

(1)B项3分,A项2分,E项1分。 (2)①默默承受,从不抱怨。他认为清苦的生活是第一堂人生课,认识到执着追求的可贵。②积极面对贫穷的生活:节约花费,走路上学,上学时间回家吃饭;年龄不大就分担家务,帮工厂做活赚钱补贴家用。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是对上文的总结,“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引起下文。 (4).①梁振英小时候的贫困,锻炼了他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品质,为他的成长及整个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优秀的学业为后来成为颇具实力的企业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成为测量师。③具有管理才能,工作不久就被擢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的董事。自己创立公司后,公司很快就成了亚太国际公司,他升任为亚太区主席。④爱国热情促使他早在内地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就利用自己在香港的影响力鼓励专业人士加强与内地交流,他也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特别是他在涉及香港回归的一系列问题上成为中国政府的得力智囊,从而使他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答,C项分析说梁振英“很快就成了行业的领头人”,与原文不一致,原文只是说“梁振英被擢升为英资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华人董事”。D项说“他的戴德梁行成为亚太区同行中规模最大的公司”,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说戴德梁行“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其次欠当的项是E。E 项说梁振英“刻苦学习”于文无据。所以选B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完美计划

姜钦峰

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其实小女孩知道这个电器维修工是冒牌的,但故意不漏声色,给他一个自省改过的机会。

B.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微笑”是一种伪装,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C.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把小女孩和罪犯两人的内心的挣扎和变化细致入微表现出来。

D.第段中“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意思是尽管计划虽未实现,罪犯却收获了别人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E.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创可贴”无疑成了贯穿故事始终的线索。

(2)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完美”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请作简要分析。(6分)

(3)第自然段中,他“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他为什么会“忽然觉得有点疼”?请简要分析。(6分)

(4)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点)曰:“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题。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1.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各有常。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内助    暗中

B.一鸣辄斥   离开

C.百官迁    贬官

D.各有常    制度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3分)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C.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4.翻译下例句子10分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5分)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