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创造经典首先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离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创造经典首先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离不开对经典精神的敬畏和尊崇,离不开对于经典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时刻在影响着作家,但是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还不足以阐明经典所应产生的意义,还不足以开掘出经典爆发性或强力影响一个新时代的巨大能量。

从当前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网络文学和肥皂剧的快速发展与膨胀已发誓要将快餐文学进行到底。一些写实性作品只着重写实,既缺乏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又欠缺性格和风格上的多样性、深刻性与审美性。传统经典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写手那里常常是被解构,而非被建构的;常常是被戏谑调侃的,而非充满敬意的。所以,传统经典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一些读者欣赏趣味的下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的极端弱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将给当前创作带来挑战。民族复兴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一场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这又将是一个经典涌现的时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其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虽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但它日后成为经典,则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所以,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经典的存在就是其文明的标识,没有经典就没有文明。重探经典就是对着文明的核心——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经典是人的创造,也显示着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同时,经典也影响人、创造人。一部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成长。因此,重探经典还应当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方面。时代前进需要怎样的人,社会进步呼唤怎样的人,我们应该从经典中获取更多的启示。人应该怎样生存,是走向崇高,还是走向粗鄙;是追求精神的独立,还是陷入物欲的深渊?传统经典都曾给予过深刻的回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经典的高峰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更清晰。

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使文化和思想流失严重,使人的精神面貌脆弱而苍白。我们的时代显然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而实现这一文艺使命,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之后,将由新的经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我们有理由期待着。(选自《中国作家网》 有删节)
1.下列对于经典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文学经典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要弘扬和学习传统经典,并敬畏和尊崇经典精神,进而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意义和价值。

B.当前文艺创作的情形不容乐观,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网络文学和肥皂剧就是明证。

C.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这些经典的价值取向完全与读者的一致并与之产生呼应和共鸣。

D.经典对人的影响和创造十分久远,我们重探经典时,只需站在经典的高峰上高瞻远瞩,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重要作用即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段先强调传统经典对创造经典的重要作用,再指出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是不正确的做法。

B.段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段进而指出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虽带来挑战,但将促使经典涌现的时代到来。

C.段首先指出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段紧承段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重探经典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

D.段首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的负面影响,进而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的核心或根本的基质是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重探势必将给当前的文艺创作带来挑战,所以要缓慢进行。

B.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有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中华民族对经典的重探就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C.经典在能够显示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时代和社会的前进需要怎样的人。

D.因为时代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所以当前文艺创作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B.“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错,原文为“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并无“充斥文艺作品”的意思。C.“这些作品的价值取向完全与读者的一致并与之产生呼应和共鸣”太武断,原文为“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D.“只需”一词说法片面,由原文“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可知,重探经典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行者,通常指出行的人,也常用来形容行佛修道之人,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混名,就叫孙行者。古人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形容它对于我们增长才干的作用。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行者呢?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我们有了做一个行者的冲动与行动。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余座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余座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蔺相如、苏武、张衡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参评的理由。。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参评理由;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5分)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22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足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因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进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目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4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
3.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4.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6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