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终,代李从易为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椟:小棺材 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监军领市舶使 领:兼任 B.因而物故 故:死亡
C.潞卒素骄 骄:骄傲 D.谓当辅弼 谓:以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预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 D.钧践历中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一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整齐划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箕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其人居远未来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太子迟之 ⑧发尽上指冠 ⑨群臣怪之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D. 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 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获得尊严
B. 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 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
D. 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有人将良心押给了魔鬼,铤而走险;有人干脆踩上了贼船,推波助澜。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_____ 的程度:谎言变成真理,实话即是谬误。
②东坡“领赤壁”,李白“踞龙门”,二人各据江、河,各领风骚。我认为诗赞黄河, 太白___________;词美长江,东坡凌驾前人。
③孔子弟子三千,___________者七十多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师徒共同点燃了人心中的道德明灯,日月般光照和指引着人类的道路。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