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 ,
。 。 。 。
①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②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
③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
⑤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A.⑤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⑤③ C.④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国际宇航大会上,曾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提出中国将于明年发射“天宫”二号小型空间实验室。
B.近年来,扶人被讹以及肇事者冒充好心人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极大消耗了社会的诚信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C.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不仅缓解了两国的边境矛盾,增强了两国友好关系,而且深化了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的合作。
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父母教育孩子应当 ,用自己的言行教授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纯正的思想观念,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②作为“节能减排”的倡导者之一,他 ,坚持上下班搭乘公共交通设施,并将垃圾进行分类和循环利用;不仅自己坚持环保的生活方式,还带动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③ 每当面临艰巨的任务,领导干部们总是 ,冲在最前面,坚持在生产的第一线。
A.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B.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C.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D.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未曾年轻过的人
云也退
①第一次听姜昆、李文华合作的《时间与青春》,有一个情节让我吃惊。李问姜,时间对于他可以比作什么,姜说:“对于您来说时间就是月份牌”,“您看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没几天撕头了吧?”
②这个细节让我耿耿于怀。我觉得玩笑开大了,为李文华抱不平,但又无法讳言对《时间与青春》的赞赏:它的励志充满智性,它极富时代特色的话题是一个青年和一位长者在亲密爽朗的交流中娓娓道出的,它吸引不同年龄的听者将自身代入并由衷地喝彩。姜昆这个长得不喜剧的演员,借李文华的辅佐、映衬甚至牺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之路。
③按理说,李文华这一辈人应往演传统相声的名家路子上走,应该穿起长袍,吐字掷地有声,拖腔带韵,最好能再唱唱戏。可李文华是个异数,他没那份天资,七十年代以前他同马季等人的合作都不成功。对于新相声而言,他作为长者不够安分,而传统相声里似乎也不缺他这样一个谈不上有什么绝活的绿叶。他的角色定位是含糊的、边缘的,相声只是他因热爱而坚持下来的事业。
④他最终选择了为一个比自己小两轮的新秀捧哏,而且——可能是性格和遭际使然——台上竟全无卖老的架子。这太艰难了。相声让捧哏演员付出的代价尤其高昂,更何况是在历来讲究长幼之道的中国,一位年近六旬的捧哏需忍受被捏脸、摸头、胳肢这些“非人”待遇,得怀有一种什么样的赤诚才能做到这一点?
⑤他们的作品是后“文革”时期中国整合“青年”概念、重塑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青年群体从文革时代的红卫兵形象中拉出来,赋予其新的义务、使命和规范。社会对青年有了新的角色期待,二人感其召唤,出面代言,成为青年一代的向导。两个均非传统相声功底深厚的演员,扬长避短,合力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一定之规,开创了新形势下无法复制的相声美学。他们的“双赢”状态一直延续到十大笑星的评选,以及那令人扼腕的喉癌的降临。李文华成就了姜昆的异军突起,又以被动的激流勇退成全了姜昆的精彩转身。
⑥2006 年夏,在一栋简朴的住宅里,斜倚在沙发上的李文华直起身面向我,肃然的表情无一丝变化。家具陈设和屋里进出频繁、粗门大嗓的家眷,都标志着老人的生活环境同最普通的京城家庭没有任何区别。我也没有任何惊喜可以带给他,我得不断地思量提哪些话题可让他用最短的句子回答。食道发声,就是把句子切成一个个带着痰嗽味的字,让人觉得这瘦小的躯体随时可能力竭。我择要说我喜欢他的什么作品,听他例行公事地重叙诸位合作对象和主要作品名称。他似乎特别看重和姜昆合演的《鼻子的故事》,一个讲述集体和组织如何关心个人的段子。
⑦对那些风光不再的人物,我们免不了感慨“尔曹身与名俱灭”;而对李文华,我却内心寂寂。他几乎没有年轻过,所以也从不曾老去;舞台下的他——不管是健康时还是病后——从来没有点燃晚辈青春火焰的能力。在他无人打扰的、行动不便的晚年面前,我甚至认识到我能够有所思、有所感的特权。他的生活里没有我这样急于了解过去、收获见识与灵感的动机。他对于我,和我对于他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匪夷所思的,只能分享一点点狭窄范围内的知识,还无数次被让人心酸的停顿打断。他在女排蝉联世界冠军时演《看排球》,在“质量月”流行的时候演《买伞》,《森林法》颁布后演《严重警告》,这些作品需要富有才华的、调动情感力量的创作和表演,他怎能期待从一个散漫自我的年轻人眼里捕捉到这种情感?
⑧舞台生命猝然而止后,李文华回归到千百万平凡中国老人中,直到09年5月9日“第二次去世”,最后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他的捧哏艺术早已存入相声史档案,如今,新晋的年轻一代更希望“老人”们好自为之,去体现洒脱的做人态度,而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定义“青年”的角色与使命,只是出于一种情结,我希望《时间与青春》的生命力还能延续。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文丛”《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用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李文华的人生轨迹,表现了他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B.作者称李文华是“未曾年轻过的人”,是指李文华缺乏天资,也欠勤奋,直到老年才事业成功,开始风光。
C.听《时间与青春》,作者耿耿于怀,是因为作者一方面为李文华抱不平,另一方面对姜昆不敬老感到愤恨。
D.从《看排球》《买伞》《严重警告》等作品可以看出李文华其实富有才华、能调动情感力量进行表演。
E.本文是一篇评传,在叙事中常夹杂着作者议论性的词句,体现了“评中有传,传中有评”的文体特征。
(2)请结合材料概括李文华有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3)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文末说“如今,新晋的年轻一代更希望‘老人’们好自为之,去体现洒脱的做人态度,而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①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①凯特•肖班: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的标题简明醒目,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希望知道在一个小时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使情节的发展紧凑、集中。
B.马拉德夫人来到房间后就一屁股坐在了舒适、宽大的安乐椅里,丈夫死后的暴风雨般的悲伤和放声大哭造成了她的精疲力竭。
C.小说第⑤段,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将马拉德夫人在丈夫死后的矛盾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D.“门”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折射出马拉德夫人在婚姻生活中身心受到禁锢、不能独立自由的困境。
E.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具有讽刺意味:丈夫死而复生,妻子却因为极度高兴而死亡,显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能掌控命运的无奈。
(2)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马拉德夫人,有的说是马拉德先生,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3)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④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4)请概括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死讯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了蜀道的来历的两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