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
B.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C.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长沙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新风貌。
D.“神七”的成功发射巩固了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航天大国的地位,在新的时代,“神七”的升空不仅是多种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之夜中写
注释: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3月18日遇害,年仅24岁。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对未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①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补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 。
(2)《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 ; “受下赏”的是 。
(3)在《再别康桥》中把金柳比作新娘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2.这两首诗的第三、第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文言文阅读
汤琵琶传
【清】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莫之能善也,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而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⑤,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⑤不偶:命运不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 殆:大概
B.偶泛洞庭,风涛大作李东垣善琵琶 泛:泛舟
C.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 为:替
D.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荒:放纵,逸乐过度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善弹琵琶”的一组是( )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B.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C.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D.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后来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
5.将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咸习其技,莫之能善也,王以为恨。
(2)人争贱之,而予肃然加敬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阳节,也叫“九九敬老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年人表达关爱。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用法律武器来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遗产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热议。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