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

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碎片化阅读与破碎的个体 如果说有什么文化比不阅读的文化更糟糕的话,那就是当下社会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文化。在铺天 盖地的讯息流的冲击下,完整的、深入的、包含分析阐释工作的“深阅读”,正在逐渐被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取代。 当深思熟虑、严肃理性沦为鸡零狗碎、东拼西凑的碎片时,阅读的本质便发生了扭曲。而这,是 阅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个人的悲哀。 碎片化阅读暴露了时代文化生活的破碎残缺。真正的阅读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体验,它能带给人精 神的触动与心灵的升华。萨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在书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书 里重新开始我的生命。完整、深入、全神贯注的阅读,才能直抵灵魂最深处。而碎片化的阅读,在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早晚刷几条励志微博,公交车上用眼一瞥今日新闻,下班后用电子书“秒杀” 网络小说┄┄我们将阅读时间分解,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 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碎阅读,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与 哲思的洗礼,更遑论精神境界的提升。 碎片化阅读不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个体精神碎片化的困境。碎片化的,难道仅仅是 阅读吗?我们的社会结构是破碎的,利益关系维系的社会,粗暴地将人沦为原子化的个体,自私的 信息攫取大行其道,我们的生存语境是破碎的,无力理解长篇巨著和深邃哲理,对功利与平等的渴 望令人奋不顾身投身于成功学的罗网。我们的文化审美是破碎的,教授为官、文坛出位,种种文化 怪象陋习不断跌破公众对学术与文艺的认知底线,文化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碎片化的中国阅读, 背后是一条完整的碎片链条:社会碎片化、人文碎片化、精神碎片化,最终个体分崩离析,成为碎 片化时代的链条上的一个牺牲品。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警告人类: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碎片化的阅读正是碎片化了我们。社会风气浮躁、群众理性缺失,功利主义盛行,道德底线瓦解,价值体系崩溃┄┄碎片 化阅读现象是对阅读现状的警示,更应为时代文化的失落与精神文明的失陷敲响警钟。 我不希望预言成真:“我们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为不会笑与不会思考,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 为什么笑与为什么不再思考。 ”碎片化阅读,会让我们不再思考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

 

查看答案

填出横线处的诗句

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

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两                        ’。”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一                        ’。”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                         雪。”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                       船。”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入清溪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注】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桡(ráo):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2.诗的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         (流派)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着重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杜甫的“                ,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               ”抒写的是身世之感;辛弃疾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流露的是家国之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役,吴居厚掊敛虐害,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卒伍供薪炭、刍豆    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    式:标准。

C.且侁不散之故          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    窜:放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其名上官          念东国困

B.议欲勿塞            当路非贤,耻也

C.前使者畏          所往来书文

D.侁奏听民畸零纳直    忠义分谴
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立杖之,恶类屏迹           郡守以下效之

B青苗之法,愿取则与         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作《议河书》上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