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善柔,             ,损矣。(《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3)           ,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4)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1.友便辟,友便佞;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丰草绿缛而争茂,木遭之而叶脱; 4.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
1.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视言行一致,但又有所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
2.你更欣赏谁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 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中说: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请你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比物连类的。
2.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结合二三两联说说诗歌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邑有穆生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三年生一子。未几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愤不复返,惟以纺织自给。

有孟生丧偶,遗一子乌头,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辄不当意。忽见女,大悦之,阴使人风示女。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益贤,使媒者函金加币而悦其母。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之,女志终不。母惭,愿以少女字孟,家人皆喜,而孟殊不愿。

居无何,孟暴疾卒,女往临哭尽哀。孟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又各草窃以去,惟一妪抱儿哭帷中。女问得故,大不平。闻林生与孟善,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须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林曰:诺。女别而归。林将如其所教;无赖辈怒,咸欲以白刃相仇。林大惧,闭户不敢复行。女见数日寂无音,问之,则孟氏田产已尽矣。

女忿甚,挺身自诣官。官诘女属孟何人,女曰: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无所逃罪;如非妄,则道路之人可听也。官怒言戆,呵逐而出。女冤愤无伸,哭诉于搢绅之门。某先生闻而义之,代剖于宰。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返所取。

或议留女居孟第,抚其孤;女不肯。扃其户,使媪抱乌头从与俱归,另舍之。凡乌头日用所需,辄同妪启户出粟,为之营辨;己锱铢无所沾染,抱子食贫,一如曩昔。

积数年乌头渐长,为延师教读;己子则使学操作。妪劝使并读,女曰:乌头之费,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财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

又数年,为乌头积粟数百石,乃聘于名族,治其第宅,析令归。乌头泣要同居,女从之;然纺绩如故。乌头夫妇夺其具,女曰:我母子坐食,心甚不安。遂早暮为之纪理,使其子巡行阡陌,若为佣然。乌头夫妻有小过,辄斥谴不少;稍不悛,则怫然欲去。夫妻跪道悔词始止。未几乌头入泮,又辞欲归。乌头不可,捐聘币,为穆子完婚。女乃析子令归。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后女疾求归。乌头不听。病益笃,嘱曰:必以我归葬!乌头诺。

既卒,阴以金啖穆子,俾合葬于孟。及期,棺重,三十人不能举。穆子忽仆,七孔血出,自言曰:不肖儿,何得遂卖汝母!乌头惧,拜祝之,始愈。乃复停数日,修治穆墓已,始合厝之。

异史氏曰: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

《聊斋志异卷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志终不   夺:改变        B村中无赖悉凭   陵:欺凌

C一邑   宰:宰相           D辄斥谴不少   贷:宽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孟益贤                何厌

B官怒言戆              所与,不知

C我耗人之财教己子      阙秦利晋

D彼女子              开国茫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主长相丑陋,嫁人后丈夫死了,生活贫困,带着儿子求靠母家,母亲拒绝对她帮助,她愤愤回家,自力更生。

B孟生死了妻子,对女主一见钟情,想要娶她为妻,但女主因为自卑而不愿意再嫁。

C.孟生死后,他的家产被村中无赖瓜分,女主为其据理力争,不惜得罪县宰,最后得回田产。

D女主死后,乌头和穆子想把她和孟生合葬,她显灵而使穆子瞬间死亡,最终乌头把她单独下葬。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

(2) 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灵龟 曹文轩

王庄是个普通的庄子,这个庄子有段故事——

庄上有一李姓人家,主人为人忠厚慈和。这一日,李家主人见到一穷道士,正万分倦慵地坐在村前大槐树下,便邀请他在家做客。

道士在李家一住一年有余,李家主人却无半句怨言,闲时,还常陪道土庄里庄外走走。夜晚,常过来与他说话。

这一日,春光融融,李家主人正陪道士田边散步。道士走到庄前远望,目光深邃不可测。有风从田野上吹来,一边带来菜花的芳香,一边撩起道士的道袍,使它像天空的云一样猎猎飘动。

道士像是自己独语:你知道这是一块好地方吗?

李家主人答:不知。

道士徐徐抬起瘦骨嶙峋的手,指指前面的路,又指指庄外几条河道:你看不出,像只龟吗?福地啊!

福地又如何?

你回头去看你家的房子。

房子还是房子。

看它立的地方。

立在庄子中间。

不,立在灵龟背上。它驮着你一家人。

驮着一家人又如何?

道士微微一笑,如春光灿烂。

晚上,道士对李家主人道:那龟会走的。明日,你去拿条铁链来,缠在门前的白果树上。第二天,李家主人并没有照道士说的去做。

为什么不锁住它?道士问。

那龟既然是个活物,它要走,就让它走吧。

还是留住它好。

李家主人转身四望:我不好留住它。

道士长叹了声。

黄昏时,道士让李家的家人过来,道:烦你取一根铁链来。

家人取来铁链。道士道:你只管将铁链缠在白果树上就是了。

家人遵瞩。

道士一阵晕眩,双眼随即瞎了。

李家主人见了,一迭声地:你何苦来呢?你何苦来呢?

欲去解掉铁链。

道士道:晚了。仰望苍天,面容竟无一丝悲哀与懊悔,倒是嘴角漾出微微笑意,犹如平静的秋水微起细澜。

几年之后,李家的三个孩子皆做了官,人丁兴旺。

然而这年秋天,李家主人却乘鹤西归了。

道土依旧住在李家。他有时也出来走走,但只是孤身人。他或立在路头,仰脸而望,听雁叫长空,或走到村后的老林里,然后坐在朽烂的树根上,听凄风号林。失明的双目,使他不能再远走,去浪迹天涯。

这天,李家兄弟宰鸡杀鸭,宴请贵宾高朋,其中有一只鸡,四处乱飞,飞进了粪坑里。李家老二说:道士近来很是瘦弱,将这只鸡煨汤,让他老人家滋补身子吧。

道士已多日不见肉了,见了鸡汤,大吃大喝。

还是李家主人健在时的一个老佣看着道士,终于说:您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舍得绐您吃只鸡?

不知。

老佣道:这是一只掉进粪坑里的鸡。

道士笑:掉进粪坑里的鸡,也是一只鸡。他将鸡汤喝得一滴不剩。

第二天,他叫来李家三兄弟,问:知道李家为什么会有今日?

知道。得您老人家指点,我们家锁住了一只灵龟。

道土说:但这龟还是要走的,你们去看那棵白果树,它已死啦。那铁链快烂了。

李家兄弟立现惊慌:这如何是好?

道士说:若欲将此龟终身锁住,就得设下暗锁。

如何设法?

道士指指龟颈道:在颈处挖壕沟条,深约九尺。

李家兄弟领教,不出两日,就挖成九尺深一道壕沟。

此时,道士脑袋忽如雷击,随即觉得眼前有闪电划过,当他双眼睁开时,看到一轮太阳正挂在万古永存的的天上。

道士要离开李家了,他站在那条路口,回首望,老主人在世时的一切平和而质朴的景象皆荡然无存了。

这年冬天,天气干燥。一天,李家的大宅忽然在五更天失火。前村后舍的人在睡梦中惊醒后,抬起灭火的水龙赶来救火。然而,那条深九尺的壕沟挡住了人们的去路,等有人摘下门板,铺在壕沟上,将水龙抬到大宅前时,大宅早已化为灰烬,只剩几点余火在那里如鬼火一般在虚幻地跳跃……
1.联系全文,分别分析小说画波浪线部分描写的作用。
2.文中划直线句用语幽微,请试着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情节贵在一波三折,前后勾连。本文情节前后有许多对比照应,请择两处简要概括。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道士性格特点。
5.小说讲的是风水与主人的故事,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风水与人的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常常用肉眼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 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等,这就是物候。物候学也可以说是没有观测仪器时代的气象学和气候学。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便开创了这种观测,积累了三千年的丰富材料。

中国的许多方块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周朝初年的文件中,如衣帽、器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可见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而现在则不行了。商周时代,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对于他们,季节的运行是很重要的事。人民采用各种方法来定春分,作为农业操作的开始时期。当时位于山东近海的郯国人民,每年观测家燕的最初来到以定春分,但是现在家燕3月22日才到长江下游。郯城和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差1.5,正月平均温度相差4.6。这个结果与考古时期用竹子分布区域变化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汉江在公元903年和897年就两次结冰。但是,

到春秋时期又和暖了。《左传》中往往提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而且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因当时不知有醋。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清初的张标研究了秦朝《吕氏春秋》中的物候资料,认为秦时春初物候要比清初早三个星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桑在齐鲁,竹在渭川,漆在陈夏。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可见那时河南淇园竹子的繁茂。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在铜雀台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曹操儿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估计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北朝时,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那时南京的冬天应比现在要冷2,才能提供储藏需用的冰块。约在公元533544年出版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六朝以前中国农业最全面的知识。根据这本书,当时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生叶,与现在相比约迟了两周到四周。此外,书中还讲到当时黄河流域石榴树过冬要以蒲藁裹而缠之,也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比现在冷。

节选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
1.下列能说明上世纪半叶我国天气渐趋寒冷的一项是
A.三国时代,曹操在铜雀台种桔,大都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
B.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

C.东汉时期,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

D.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朝初年,衣帽、器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为头,说明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气候比现在寒冷。
B.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梅树普遍生长,说明周初时期,气候恶化了。
C.桔在江陵,桑在齐鲁,竹在渭川,漆在陈夏。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说明古代中国比现在温暖。
D.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生叶,说明六世纪上半叶的气候较现在寒冷。
3.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是怎样来推断古代气候情况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