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④ __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⑤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第二联。
2.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忆启功
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
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不仅如此,启功先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后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 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163万元人民币。但他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他要以此纪念恩师。
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他要较起真,谁也奈何不得。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
(选自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启功先生面对人生坎坷,坚强乐观。淡泊名利、淡对生死。
B. 启功先生对师长至敬,对学生关爱至切。无私奉献,奖掖后学。
C. 启功先生对事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D. 作者在本文最后一段引入了其他人为启功先生撰写的《墓志铭》。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第二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B. 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先生事迹。
C. 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终成一代大家。
D. 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E. 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3.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逾远而弥存也 弥: 更加
B. 不见于言可也 言: 著作
C. 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D.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 摧: 挫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草木鸟兽之为物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 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 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 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 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D. 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战国时代,儒、墨学说并称“显学”,实际上儒家的影响较墨家更大。秦始皇采用法家的学说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秦朝“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魏晋时期玄学盛行,虽然嵇康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但多数玄学家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的一套。宋代理学兴起,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地位,历宋、元、明、清,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还是应该承认的历史事实。
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应如何评价呢?这就牵涉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评价的问题。在近代,中国与西欧相比,确实是落后了;在古代,中国与西欧相比,应如何看待呢?近来出现一种全盘否定传统的思想,认为“在中国对人的设计的传统中,缺乏人格的概念”“在民族传统中个人的人格概念并未建立起来”,这无异于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人”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本算不得文化。这个问题涉及民族的价值和尊严,不可以不辩!究竟是中国传统中缺乏个人的人格概念,还是某些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缺乏正确的理解呢?
中国传统中“人”的观念的问题可以说是关于儒家学说的本质的问题。儒家基本上是肯定人的价值、要求提高人的自觉的。以孔孟为例,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显然把人与鸟兽区别开来了。孟子宣扬“自任以天下之重”,可以说是对于个人的肯定。儒家的学说确实不是主张“自我中心”,而是主张从自我出发,由己推人。这种由己推人,可以说是人我并重,人我兼顾。
儒家学说虽然不主张“个人本位”,但也肯定个人的人格价值;虽然不主张“自我中心”,但也肯定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孔子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就是承认人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越来越严酷,明清时期,专制君权日益加强,扼杀了自由思想的生机,但是不应把专制君权的罪过都归咎于儒学。
儒学的内容与近代世界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但是在历史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中国儒学表示赞佩,并不是偶然的。我认为,儒家学说标志着“人的自觉”的长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儒家的理想主义可以与西方古代的理想主义媲美。我们在批判儒学的同时应对儒学有较深的理解。
儒学的严重缺点是没有肯定“思想自由”的必要,没有强调对自然界的研究。因此,儒学内部缺少走向近代文明的充足契机。矫正儒学的偏失,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传统,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期。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战国时代,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并称“显学”,但儒家的影响超过了墨家,在秦以后的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也很重要。
B. 儒学的严重缺点是否定了“思想自由”的必要,不重视对自然界的研究,因而其内部缺少走向近代文明的充足契机。
C. 儒学肯定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主张从自我出发,推己及人。这种推己及人的观念,体现的是人我并重,人我兼顾。
D.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但其内容却存在一定的偏失,若要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传统,则要矫正这种偏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魏晋时期盛行玄学,嵇康就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但这并未动摇儒学在思想意识上的统治地位。
B. 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中国儒学表示赞佩,是因为在历史上儒学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
C. 孟子宣扬“自任以天下之重”,这一观点触及儒家学说的本质的问题,说明儒学在“人”的观念的问题上是肯定人的价值的。
D. 在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在民族传统中个人的人格概念并未建立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君主专制越来越严酷,明清时期,专制君权日益加强,扼杀了自由思想的生机,但是专制君权与儒家学说没有关系。
B. 对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评价,牵涉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评价的问题。有些人全盘否定传统,其实是因为对中国传统学术缺乏正确的理解。
C.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儒家学说的地位虽有变化,但在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没有变,直到五四运动才结束了儒学独尊的局面。
D. 文中引用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语,强调了儒学是承认人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肯定个人的人格价值的。
作文
桥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化里,“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以桥的残破衬托梅花的风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以桥的雄伟彰显祖国建设的伟绩。桥有还多内涵,它可以贯通两岸,可以沟通心灵,可以交流文化……
请根据你对桥的理解,写一篇作文,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