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关注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单位,其实也代表了政府形象。

B. 在调整改革方案时,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抓紧搞好产品设计、工艺、设备等技术基础工作的整顿。

C. “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样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 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残缺主语,删除“随着”;B项,“围绕”与“以……为中心”杂糅;C项,残缺宾语中心语,在“促进”后加“的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 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C. 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D.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中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 程

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做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周遭街巷。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1).根据文意,说说华夏民俗节日具有怎样“丰厚的内涵”。

(2).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

(3).“岁月河流上的码头”这个标题非常精彩,请简要分析。

(4).文章末尾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  _________,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_;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劝学》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4)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               《蜀道难

(5)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_____ ,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 

(6)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觉得有道理吗?试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 于其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 士大夫之                  族:类

D. 师道之不,可知矣          复:恢复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 师道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的

C. 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对于

D. 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 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 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 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