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部的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政府创造良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部的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需要各类科学家与各类专门人才的共同努力。

B. 近年来,以发信息等方式威胁航空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出现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恶作剧所致,其次是当事人对社会心存怨念所致。

C.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各类科学家与各类专门人才”并列不当。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两个“所致”。C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很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B. 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的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C. 电视剧《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尽管身处社会底层,整日为生计发愁,但遇事却能通权达变

D. 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只会拾人牙慧!

E. 在三坊七巷你可以品尝到同利肉燕、鼎边糊、海蛎饼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②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日日持竿去不归”“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作者在长安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

B. 蒹葭霜冷雁初飞”写出水草经霜枯萎,天气已冷,北雁南飞的景象。诗句写秋日萧疏、凄凉景象十分逼真。

C. “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对比手法,马的悲戚嘶鸣和红叶的美好景致对比,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 “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表达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长安的深情。

2.从意象、情感等角度对“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句进行赏析。并简析诗中“杨柳”和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的不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

[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

[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租屋而居,月偿其          值:通“值”,价钱。

B. 禄养既不,得立功名天壤间       逮:赶上,等到

C. 故而与他人,则诚不足          校:计较

D. 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      赢:剩余。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什一”意为十分之一。古代“什一之税”是指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叫“什一之税”。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 文中“弃养”是父亲逝世的婉词。古代谓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鳏寡孤独”: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C. 同治、咸丰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献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D.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有知识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

B. 道光二十九年,作者父亲去世,那年他十五岁,弟弟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

C. 作者以老子“知足不辱”和弟弟共勉,要求弟弟抛弃今日奢侈的生活,因为欲望太多,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

D. 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虽然没来得及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也能告慰父亲,虽然已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有衰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②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继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B. 梁实秋认为在小说、散文、诗歌等创作领域,徐志摩最高的成就是他的散文。

C.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D. 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谢冕对此感到担忧。

B. 1918年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1920年去往伦敦,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

C.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作者将徐志摩比作“云彩”,文章灵动、形象,同时寄托作者对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的遗憾之情。

D.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E. 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3.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