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这些都是很能体现故都之秋的特色的地方,作者并未展开描写,而只是点到即止,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者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这是为什么呢?

3.作者欣赏青、蓝、白等冷色调,特别贬低淡红色,且认为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才“最好”,这是因为什么呢?

4.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虽然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就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分析其描写的特点。

 

1.这些地方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常用题材,不易写出新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都是游人云集的非常热闹之处,与作者追求的清、静、悲凉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基调完全不符。 2.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一是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在他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二是这与他追求的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情调保持一致。 4.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没有声音,写听觉形象;脚踏花地,写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景物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特征是大家都熟悉,意图是要写“清、静、悲凉”。 2.试题分析:注意从景物的特征和写作目的分析原因: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试题分析:注意从作者的情感“所处的时代在他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和作者要表达的情调“清、静、悲凉”保持一致。 4.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相结合的手法,然后具体的解释,再分析艺术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他不拘小节,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对于大节,他是宁死不屈的。

B. 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清。

C. 郁达夫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

D. 他的散文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富有才情的一个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个让万物苏醒,万物沉吟的节气,收藏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又酝酿了多少春露秋霜的情怀。

B. 这要求记者应当具有这样的眼光:去伪存真、见微知著、于寻常中见奇崛、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C. 爸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可靠,是一座爱的高地,让坐在上面的孩子欣赏春华秋实,看尽人间美景。

D. 斯其时也,世界必有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时代活剧精彩上演,必有春秋鼎盛、挥戈反日的中国交响新篇问世。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______,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②秋蝉的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________。

③对于秋,总是一样的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______的感触来的。

A.     衰弱    歌唱    萧索    B.     衰弱    啼唱    萧索

C.     微弱    歌唱    萧瑟    D.     微弱    啼唱    萧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子/     /    怅/    /单衣

B. 叫/    废/    /荒    /普

C. /拾    疚/    桐/    寿/潭

D. /     /    烧/    /廿四桥

 

查看答案

自主探究。

(1)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各有怎样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2)《故都的秋》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