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喷泉与泉水 一个夏天的夜晚,天空中美丽的星星露出它那可爱的笑脸,眨着一闪一闪的小眼睛。在美丽又宁静的西湖上空,等待着音乐喷泉的出现。西湖的灯光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随着灯光安静了下来,屏住呼吸,双眼牢牢地盯着湖面,等待着神奇的那一刻。 西湖得到灯光渐渐地亮了起来,一盏盏小灯亮了起来,音乐喷泉就在那一瞬间开始了。一根根巨大 的水柱从湖中心喷射出来,射向空中,随着动听的音乐,喷泉一会儿像一群小仙女们,在金莹剔透的舞台上,跳着优美的芭蕾舞。一会儿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玩捉迷藏。一会儿像一个个武林高手在打太极拳。一会儿条条巨龙从湖底腾空飞向天空。五光十色的灯光转到着,喷泉也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舞动着,越升越高,西湖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成了一个璀璨耀眼的大舞台。多么美丽,多么神奇的音乐喷泉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有的喷泉红红的,像一面旗帜;有的喷泉绿绿的,像一堆叶子;有的喷泉黄黄的,像一串串香蕉;还有得颜色说也说不出来,喷泉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矮矮的像皇冠;有时候高高的,比五楼还高,像要冲到天上;有时候喷泉全部喷水,有时候只有一个在喷。 当春风轻轻地摇着那嫩绿的枝条,我爱到家乡的山里去,看那清澈见底的泉水,哗哗的流淌。我会时常坐在泉水边,倾听泉水叮叮咚咚的响声;欣赏泉边的果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美。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式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我爱家乡的泉水,虽然他只是一汪小小的清流,若与江河、大海、喷泉相比,它的确是太渺小了,然而,它的确有着令人羡慕的生命力。使我每次想到王维的诗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解析】试题分析: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是则情景类材料作文。一则百来字的短文,竟能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优美画卷。确实不容易!喷泉之所以能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不语的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语言简明生动,文字简明扼要,相关要素对比鲜明,寓意也比较显明,不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便于考生快速进入试题情境和写作状态。试题在凸显可写性的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防套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模式的泛滥,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高考作文的测量目标。 立意方面:“蓄积”与“喷涌”的关系虽然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等,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的思辨。 如像下面的立意都偏离了主旨:(1)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2)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3)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同一事物的命运不同,所以写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______ 。许多作品,________________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有了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    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前往上海。

B.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C. 一些优秀运动员屡教不改,不断挑战管理底线,暴露出目前对尖子运动员的管理力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值得反思。

D. 国内生产困难重重,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我国粮食虽连续十年增产,但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却日益困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募 捐

碧 野

一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那干粮袋里。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我和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要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

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

“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

“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

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

“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

“一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我把募捐宣传单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念着:

“多捐一大枚,多打死一个敌人!”

店老板最先拿出两角票来,买客中的一个老太婆也把篮筐里的一张三十枚的铜子票,颤动着手摊在慧手里的捐册上:

“女先生,我的孩子也当兵,只要那些打鬼子的兵哥哥不要冻出病来!我虽然老不中用了,不过您女先生要叫人缝皮衣的时候,请到那对直的胡同里叫一声老二姆!”老太婆细小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

“谢谢您,好太婆!”慧用钢笔在募捐册上划了一阵子后,嘶的一声把收条撕下来给店主人和老太婆。

接着我们又移近一家油盐店去。

突然一种皮靴声向我的身边冲了过来,我把头一抬,看见一个警官站在我的身旁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接着像觉察出我的什么似的,把眼皮一皱,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

“浑蛋!谁叫你们捐钱给人家?”

慧走到警官的身边去,温和地说:

“官长,我们学生是出来捐些钱给绥远的抗敌弟兄的……”

“谁跟你说话!”警官粗暴地叫了一声,接着又冲过两三间店前去:

“谁敢捐钱的,我就要带他上区署里去!”

“汉奸!”一声孩子的尖叫。

我们三个冲出了围看热闹的人群,一直向街的那头走去,当我们走了一百步脚远的时候,慧挡住了一辆洋车:

“先生,请捐些钱给绥远的守土官兵吧!”

“我只剩下还车钱呵。”坐在车上的西装青年红了红脸。向车夫:       

“跑吧,尽站着干吗?”

车夫反而把洋车停放在地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问:

“是不是打日本鬼子?”

“打日本鬼子!我们绥远的守兵在战壕里又寒又饿……”

“呵!”车夫兴奋着,把血红的眼睛睁得大大,回转头去对车上:

“先生,请先把车钱给我吧!”

车夫接过了车钱,又从踏板下拾起四个铜板:

“呵……让我来捐吧……一毛又四个大子……”车夫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

慧刚收下钱在动笔写收条,突然先前的那个警官又追了过来,抡动着臂膀:

“走,走!”

“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车夫跳起来嚷着。

“浑蛋!你敢?”警官把拳头在车夫的面门上摇了摇,突地一手来夺慧手里头的捐册,老熊捉住了警官的胳膊。

“你有良心么?你有良心么?”慧在老熊的掩护下伤心地哭了。

这时在铁桶般围着的观众中,挤出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后面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弟弟,移近慧的身边:

“姊姊!姊姊!”小女孩摇着慧的身子,把手里的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后面的小弟弟也争了上来,把小手里的一个铜板高高地举了上来。

慧很快地从小弟妹的手里接过钱来,低下头去在两人的小手上轻轻地吻了两下,晶莹的泪珠滴落在两只小手心上。

警官茫然地呆望着,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愤怒和爱怜。

(原载1936年《生活星期刊》第27期;选自《百家散文名作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们上街募捐带着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和募捐宣传单,这透露出当时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是有组织的。

B. 慧对店老板说“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他露出惊惶的神色,因为他看出来我们要向他募捐。

C. 警官来到我身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并且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因为他怀疑我们募捐对抗日能起什么作用。

D. 我们向坐在洋车上的西装青年募捐,他以只剩下还车钱来推托,我们只好向车夫募捐,车夫欣然捐出了一毛又四个大子。

E.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所写的内容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这样写使文中记述的募捐这件事真实可信。

2.作品中慧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对捐款群众的描写简要分析。

4.作品第一段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作品为什么以景物描写为开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春回大地草木勃发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还。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 声色结合, 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9)《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