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在有感而发、清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

“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性的诗学、感性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

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

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性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感兴的诗学”之复兴。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性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

B. 感性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

C. 感兴的诗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欲、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D. 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性的诗学传统。

B. 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性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C.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性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

D. 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

B. 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

C.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诗学重见天日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使得诗歌创作面貌一新。

D. 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质疑、拥抱或反抗。

 

1.B 2.D 3.A 【解析】1. B(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 2. D(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 3.A(“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釗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劫员喜欢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去“困难区”找导极限,练习未掌握动作。

对于两类运动员的不同做法,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共享单车人群设备使用图和使用时段图.请根据三幅图所反映的情况,分别给三幅图各写一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30字,不得出现数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冬季喝酒不但不能起到御寒取暖的效果,反而会越喝越冷,。调查研究表明,冬季饮酒诱发的出血性疾病比夏季多出十几倍。饮酒后人常感觉身体发热,②     酒本身含有的热量很大,其实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水就不用多说,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

A.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前,国内多地积极探索了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的方法。其中的经验及教训,也应及时借鉴和汲取,以便在此次“两种模式高考”的推行中少走弯路。

B.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言称,网上假货泛滥归咎于易受骗和“贪心”的消费者的过错,并称他的公司向买家提够辨别真假的工具。

C. 叙利亚战争的旷日持久,涂炭生灵,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难民纷纷涌向欧洲,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左右为难。奥巴马决定明年接受一万名叙利亚难民,被指太小气

D. 在中央电视台的“等你来”栏目现场,他终于和自己曾经一起上山下乡,阔别四十年的老朋友见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