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屠呦呦是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位女性获得此殊荣,也是首位非院士获此殊荣的专家,也就是说,27位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科学家中,除屠呦呦外,其余26位均是院士。
B.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知道有宇宙尘埃持续穿透大气层,但他们认为,宇宙尘埃不会藏身于数以百万计的地面灰尘颗粒中,只存在于几乎无尘的环境中,比如南极和深海。
C.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
D. 为增大全市商标品牌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工商局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网”依法公开侵犯商标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开展曝光典型案例与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活动。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要等,等待成为习惯,会在等待中蹉跎岁月;不要怕,你今天不做的,或许是永久的遗憾;不要悔,错过也可重来。
②近些年,我国国产轮胎质量提高,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自主品牌崛起,不断涌现出可以和国际品牌分庭抗礼的企业。
③泰山景象雨季最壮观,云深雾重,霎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④对手握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带头读书学习,唤起读书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
⑤稗官野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但可补正史之缺,更可以让人直观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
⑥今年纺织行情不孚众望,各企业开工普遍较早,不少龙头企业更是连春节假也没有放,开足马力搞生产,喜迎开门红。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把“仁”推到学习和思考领域中去,提出成就仁道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阐明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故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驩⑤无路学鸣鸡。
【注】①韩偓wò: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帝王的园林。③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驩huān: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 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颔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
C. 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 “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 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 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是张良对项王和范增的尊称。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 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
姚晓丹
“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冯其庸曾经这样自况。他自称“其庸”,却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不仅如此,在红学研究、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术等诸多方面他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如今,先生飘然而去白云之外,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留给世人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这位自称“稻香世家”的读书人似乎就是为学术、艺术而生的。他童年饱受苦难,几度失学,10岁开始下地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窘迫到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不过他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凭着“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终于成为一代学术、艺术大家。叶君远是1979年冯其庸带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年。叶君远说:“他非常勤奋。在读书、教学的时候,他所在宿舍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总是在文末写上完稿时间,于是,我们在翻阅他的文集的时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搁笔。”
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印证。读《史记》,他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传》,他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76岁再登高原,历尽艰辛,用十年时间,十余次地对玄奘西行路线全面考证,填补了史学与佛学界的空白,为中国佛教文化史做出巨大贡献。
冯其庸方正不阿,至情至性。一位领导想要报评副教授,冯先生作为系主任,他的签字至关重要,然而,他就是不签。后来人事部领导亲自和他谈话,劝他宽限,他无奈之下签了字,却马上补签一句“我不同意”。对于学界后辈,他则关怀备至。著名作家二月河早年寄给冯其庸一篇自己的红学论文。冯先生回信说:“你文笔好,试着写写历史小说。”二月河受到鼓励,写出《康熙大帝》,并第一时间寄给冯其庸先生。他连夜看了这部小说,读完后连声赞赏,并帮助二月河联系出版社出版。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冯先生当初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在国学院施行,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院成立后,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种种努力,为国学及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其庸先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在振兴国学教育座谈会上说:“当我们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当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拳拳之心,令人感佩不已。
冯其庸曾以诗讲他和《红楼梦》的缘分:“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地下欲请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但是他的学生认为,红楼知音显然不能概括他的一生。“他还是国学的知音、后辈的知音、学术的知音。”叶君远说。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张骜《大师入梦·今日辞别红学家冯其庸》)
②2012年10月,冯其庸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当时,他曾说,“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宋宇晟《文化学者冯其庸去世》)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冯其庸关于“牧童耕夫”“野马微尘”的自况,自称“其庸”,自说渺小,与其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及诸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形成对比。
B. 冯其庸出身农家,童年家境贫寒,几度失学,抗战爆发后,甚至要靠邻居接济度日,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学习,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一代学术、艺术大家。
C. 冯其庸注重实地考察和书本相印证,对于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他从不盲从,不迷信,克服困难,多次实地考察,弄清真相,为中国史学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D. 冯其庸对权势不阿从,对青年人关怀备至,关心民族文化发展,关心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的研究,为国学及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冯其庸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不仅如此,他在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术等多种学术、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B. 冯其庸自称“稻香世家”,自况“昔日之牧童耕夫”,表现出谦虚的人生态度,又表现出对以往饱受苦难甚至窘迫到极点的生活的不堪回首
C. 冯其庸对国学教育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对学术全心投入,在其学生心目里,他是国学的知音、后辈的知音、学术的知音
D. 本文以冯其庸的自我评价、斐然成就及他逝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开篇,主体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学术、人品、贡献等情况,结尾卒章显志。
E. 本文内容安排眉目清楚,要言不烦,介绍了传主在文化和学术诸多方面的贡献,表现其至情至性的书生意气、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3.冯其庸在文化和学术上取得斐然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