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忒好,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长大,他会想法猎来的。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狸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做细致的刻画,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重要,作者主要是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B.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其中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的描写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 小说三次写到了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后来闪着白白的光,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从信任到惊恐的情感变化。

D. 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猎人的形象特点。

3.小说以信任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1.C 2.①善于伪装,处心积虑。他百般与小孤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借助它放松老狐狸的警惕,引出老狐狸,然后卖老狐狸的皮挣钱。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正好。②贪婪、自私、冷酷。他杀老狐狸,没有片刻犹豫不忍,丝毫不考虑小狐狸的信任,心里想的只有钱;他不立刻杀小狐狸,是因为小狐狸不值钱,想等小狐狸长大再杀。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 3.①形象方面:“信任”体现了人性的残忍和兽性的纯真,在小狐狸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滤设下的获取“信任”的圈套中,突出了猎人和小动物的形象特点。 ②主题方面:“信任”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揭示、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意味深长,让人感慨。 ③情节方面:“信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的被亵渎也直接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报复、最终把猎人引向了陷阱。 【解析】 1.C项“由信任到惊恐”不准确,“惊恐”应为“仇恨”。E项,心理描写不明显,另外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没有必然的联系。 2.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他百般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借助它放松老狐狸的警惕,引出老狐狸,然后卖老狐狸的皮挣钱。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正好。可见其是善于伪装,处心积虑。又如他杀老狐狸,毫不手软,甚至没有片刻犹豫不忍,丝毫不考虑小狐狸的信任,心里想的只有钱;他不立刻杀小狐狸,是因为小狐狸不值钱,想等小狐狸长大再杀。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可见其贪婪自私冷酷。 3.信任的意思是指信赖、相信的意思,可以表示为对别人相信并加以任用。也可以说是彼此之间。在本文中以信任为题,但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不难发现猎人正是利用了小狐狸的信任设下圈套,反映了人的贪婪狡诈,动物的纯真,在对比中突出了形象;同时,以信任为题又在主题上揭示、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小题

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 

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

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天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B. 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    谐统一。

C.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

D. 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该支撑起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

B. 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

C. 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D. 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

B. 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

C. 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

D. 只要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是《论语·为政》中关于“孝”的论述,大意是孔子认为“孝”难在子女对待父母和颜悦色。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若有了酒食,让年长者先吃,这还不算真正的“孝”。

请以“孝”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孔子的论述,选好角度,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从根本上讲,最要紧的是丰富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培养想象、联想能力等。领悟欣赏诗歌的一些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也有重大作用,例如“知人论世”等方法就很实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舞剧《沙湾往事》是一部同时具备民族气质和现代气质,将中国舞和现代舞的表现力很好地融为一体,这样的舞蹈语言,是无声的诗,是看得见的感情。

B. 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

C. 眼下,基础教育盛行“圈养教育”,这种“圈养”的目标是以学生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意愿、实现功利的教育为主要目的,但这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成长。

D. 发展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味,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舒同与毛泽东都是书法家。舒体含蓄善藏,筋力老健,风骨洒脱,而毛体则春蚓秋蛇,流动飞舞,恣肆磅礴。

B. 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D.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作者无所不至的关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