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上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头,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被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B. 小说中“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写出天气由晴转阴的突变,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船长”指挥“抗击风暴”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疯子船长”的刻画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了“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并表现了“疯子船长”的执着。

D. 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其中“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设置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爹”的作用。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A 2.①“爹”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疯子船长”过往经历的旁观者、叙述者,小说通过“爹”的补充解释,使“疯子船长”的故事更加完整。②“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3.小说中的“疯子船长”热爱航海事业,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有着忠于职守、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小说讴歌了“疯子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但其因没能保住自己的船只,深受刺激,成了“疯子”,作者以“疯子”形象将其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提醒人们对悲剧英雄要多一分理解。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错,这是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为主人公指挥大船提供背景,同时与下文的天气景象突变形成反衬,突出人物形象。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小说中‘爹’的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从文中来看,“我”对疯子船长过往经历的了解是通过父亲的讲述,可见父亲是疯子船长经历的旁观者和叙述者,让故事更加完整,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 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 根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判断:“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 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 “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一证据其实无法证明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 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 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 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任务,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任务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试就受到强烈批评,先已下线。

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友(游友),我项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_________。对此,_________,他在《离骚》中说:“朝钦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_________。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连降雨雪,许多地区的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保障师生安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

B. 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C. 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闹得这么僵,以致不得不分开呢?

D. 周其凤表示,过早的文理分科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这不仅仅关系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学科对一个人思维的培养是不一样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戴心头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了为梦想拼搏的激情.

B. 从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到2012年的“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C. 温家宝说,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最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

D. 我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我的态度很鲜明,我的发言表明了我的立场: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